今天去了趟长清,济南西边的一个县级市。交通方便了之后,原来一两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消半个小时左右,相当的舒服。长清本身并没什么让我好奇的,但是路上会路过正在修建中的“京沪高铁”。用我一位每周往返长清和市区N次的死党的话就是:“我是一点点见证他从无到有、慢慢修起来的,今天又多了一点儿”。
然后我被问了一个问题,简单,但是一针见血:为什么要修高铁?
我最怕对宏观说三道四。我只能很简单的说了一下投资的乘数效应,当然通俗的多。然后她回我,“和茅于轼在网上说的差不多”。可惜我不能和此等牛人相比,但是这些最简单的道理都是相通的。然后我就开始说说我的观点:“这种投资(指的当时金融危机后的四万亿投资)就像给运动员打兴奋剂/强心针,隔三差五打一针,他就往前跑两步,但是最终伤害的还是运动员自己”。然后很无奈的补充了一句,“你想这么大的工程,投资好几百个亿,那么得有多少钱进入私家口袋,而那些人不正是有权的人么?所以在所难免”。后来念及整个高铁都是用混凝土架起来在空中的,跟绕城高速似的,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有人说(忘记在哪里看的新闻了),这些钱如果用来修普通的动车铁路,就是现在这样能跑180km/h的,总里程可以至少翻一倍,而那样对于运输压力的缓解作用更大”。
记得读《凯恩斯传》的时候,书中就有说到,凯恩斯本人对于自己思想的数学模型化持有相当谨慎的态度。然而为了制定政策的需要,还是诞生了希克斯的IS-LM模型或者后来的IS-MP模型(请不要说这个模型是凯恩斯自己提出的,最多算做“凯恩斯主义模型”。另,怀念那个时代的Cambridge)。然而所有的数理模型的问题就是,简化了一些东西,这或许有悖凯恩斯自己的观点。记得前段日子有位学长给我说过,国外的宏观和国内的宏观很多时候不是一回事儿,因为政治体制的不同和社会运行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有时候难以理解国外宏观的运行机制,甚至觉得莫名其妙(我至今依然觉得宏观有些东西就是莫名其妙)。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和高鸿业老先生畅销的宏观经济学(考研)教材有关,周围的人格外喜欢凯恩斯模型。但问题是喜欢不要紧,但是如果只是单一的片面理解凯恩斯的政府投资观点,或许就有问题了。
我是觉得现在国家是没办法,骑虎难下,只能一次次的用宏观投资政策来挽救GDP下滑的趋势。其实从个人观点来说,我一直觉得0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外来因素抑制了中国居高不下的CPI,还让那些依赖剥削劳动力的企业该倒闭的都倒闭了,有利于产业升级(虽然有点破坏性创新的味道)。但是现在,时隔近两年,回头看4万亿投资,却真的有很多让人觉得有种“盲目的把钱花出去”的感觉。高铁,这是最能让人一面欢欣鼓舞、另一面一片茫然的投资。欢欣鼓舞的是我国的动车制造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看着千里的高铁如巨龙般腾空而起确实令人欢欣鼓舞;而茫然的是,不知道修了这个铁路,真正有多大用处。我周围的人已经不止一次的向我表示过“高铁太贵,坐不起”的观点。我只能向他们解释说,高铁替代的主要是飞机商务舱的乘客,对他们来说时间比金钱重要得多,而上海和北京最不乏的就是这类高端消费群体。下一个问题就来了,高铁会打折吗?一面,铁老大素以“供小于求”的傲然姿态,只有零星的小恩小惠;另一面,飞机机票打折却是一项颇有学问的活。不好预测。因为如果铁老大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另有所图(除非它脱离官办色彩),那么高铁的价格对它来说也就无关痛痒了。
每当说起来高铁,最能拿来对比的就是高速公路。现实证明,京福高速、济青高速都在投入运行后的短短几年内达到设计饱和流量,现在已经有些不堪重负。因此,总有人会说京沪高铁也是“未雨绸缪”。我不反对这种观点,但是高速公路承载的绝大多数还是货运,而京沪高铁这么高的运行时速和运营成本,不会用来做货运吧?客运应该还是其主要目的。然而真的会在未来的十几二十年内有那么多的人要往返于京沪两地吗?这个没法预测,供给总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需求的。只能保持一种“谨慎的乐观”。
说到底,我还是对中国现在这种“不负责任”的经济增长方式有所担忧(参见:[cref %e4%ba%ba%e6%b0%91%e5%b8%81%e8%af%a5%e5%8d%87%e5%80%bc%e5%90%97])。近些年来,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财富有集中趋势(虽然我没证据),环境代价越发明显。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不改变以GDP为标准的政绩评价模式,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恐怕就很难改变,尤其是具体到区域经济上。中国现在有很多所谓的“明星县”“百强县”,有特色产业有实干精神的领头人。但是,这种依赖领导自身远见卓识的事儿,实在是不得不凭概率了。我只能说,我听到了太多太多周围的同学对我讲述他们的家乡是如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的,而发展工业的福利又是如何被少数人所占据。
本来不想提12跳,但是还是说一下好了。今天看到韩同学(最近上纽约时报那个韩同学)的一篇博文,有些震惊于他一针见血指出的话: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的都更惨,有混的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的好的女同学,那是嫁的好,别人都羡慕你在富士康有社会保障,按时发工资,安排住宿,加班还给钱,你说你像个机器,别人说自己像包屎,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想到了一句话,曾经我因之而引以为傲的、觉得中国的制度优于北欧、更有活力的,现在却有些怅然若失了。有篇中共陕西省委党的文章有类似的观点:
正常情况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管个人所处的条件是否优越,努力大、贡献多者收入高,努力小、贡献少者收入低;一类是不论个人努力大小,贡献多少,处于优势条件者收入高,处 于劣势条件者收入低。前一类收入差距取决于个人努力,后一类收入差距则是由个人所处的条件优劣决定的。……社会和谐的标准就是社会成员人人享有经济上的机会均等。
或者,我更乐意说的通俗些:如果一个社会是健康的,那么每个在底层的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爬到社会上层去。也就是说,你的父母只能决定你的出生,但决定不了你的未来。
可惜现在看来,并非如此乐观。社会逐渐的在,僵化。如果年轻人都失去希望,那么未来还有什么指望。
-----------------------------
另,上一篇日志被锁只是因为后来觉得自己有些愤青了,写完了过了一会儿还是觉得别放在落园丢人了。不过如果真的有兴趣,密码是...... (就是六个dot啦)
5 replies on “还是说说高铁吧”
找两个路人,甲,乙。甲负责挖坑,支付2万亿,乙负责填坑,支付2万亿。GDP增加4万亿,是吗?
这就是国内所理解的凯恩斯主义,关键在于政府发钱上,而不是如何去理解运用凯恩斯主义。国内的凯恩斯主义者,是不会理解哈耶克,然后他确实是凯恩斯的好友,他的学术,也为凯恩斯本人所认同。
说到本质上,财政政策只能用来救急,充当辅助肠胃消化的良药,不知怎么,却成为中国人肚皮中的主要食物。凯恩斯本人若看见其经济理论被如此发扬光大,不知道有何感想?
写得真好啊,酣畅淋漓
赞同你的观点,国家四万亿的投资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
随着财富的逐渐向富人集中,大部分老百姓口袋里又没钱,同时出于对子女昂贵教育费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考虑,很多人不会去消费,而是选择将这些钱储蓄起来,基于上述逻辑,我在想当四万亿完成后,中国的GDP增速会不会放缓?贫富差距会不会再次拉大?
或许是因为虚幻的GDP可能是政府官员升迁的法宝,很多人政府关于对GDP有种狂热的追求;而如果按照中国的人均GDP来算,根据2009的数据,中国在世界排名是105位,更讽刺的是,有11个非洲国家排名超过了中国。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有深度的视频(或许你已经看过),分享一下链接: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v7MS4lsOmo/
其实四万亿的副作用已经愈发明显了,最近的蔬菜涨价,绿豆涨价,单靠一个张 悟 本就能引起来?现在又轮到了玉米,下一个估计很快就会到来。连各个部门的口径都不一致,一会儿说是天气,一会儿说是游资,就是不提通货膨胀四个字。
我个人一直认为,所谓GDP,GNP,基尼系数这些指标,都是和社会制度分不开的,西方人基于他们的社会制度,发明的这些指标,不一定适合于中国的国情。
韩同学胡说。嗯!
以经济学观点,韩同学也是在选择一个收益和销量的均衡。他作为一个作家,他的观点要被一个有一定数量的群体接受,而且这个群体要有比较强的传播能力,那么这个群体是谁呢?显然,那些天天泡网的、不得志的、无所事事的、唯恐天下不乱的流氓无产阶级,当然就是他的受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