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最高法院的一则判决让Affirmative Action一下子成为了众矢之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圈子有限的缘故,我一时之间看到的竟然全都是一片对于禁止AA的叫好之声,让我不禁怀疑这里面多少只是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那我就来捅捅这个马蜂窝,讲一些自己的看法。
AA其实是美国某些高校录取时候的一项倾斜政策(当然也有人说这是歧视政策,看具体立场了)。大意就是,对于现在相对较少的民族降低录取的一些标准(比如SAT分数),从而提升新生中这些人的比例。如果代入中国的高考制度,大概相当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为什么大部分华裔对高院的这项判决一片叫好呢?因为华裔恰恰是享受不到加分政策的民族,所以禁止AA对于华裔录取是看起来有好处的。
无论美国高校的AA也好,中国高考的加分也罢,他们背后对应的都是一个残酷的稀缺资源分配问题,哪些人可以进入更好的高校并获取更佳的教育资源。无论是中国美国,高校某种程度上都成为了“社会阶层跃迁”的一道门槛。几十年前的研究就发现,美国拥有大学文凭的人收入要比高中及以下文凭的人高许多,而这一差别随时间依旧在扩大。但与此同时,文凭通胀论和文凭无用论也逐渐在美国开始盛行。背后一个残忍的事实是,劳动力市场对于大学文凭的需求并没有随着毕业人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很多人不得不被挤压到以前不需要大学文凭就能胜任的岗位。说到底,文凭本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相对于同龄人在这个劳动市场上的排名。当大学文凭拥有率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到10%,一路飙升到近十年的30%(来源),这说明大学文凭本身的相对排名自然是在下降的。
人们之所以在意大学文凭,不如说更在意的是日后实现阶层上升的可能性,要不也不必称考上大学为“鲤鱼跃龙门”了。对于已经在社会顶层的人来说,有没有文凭并不会实质性的改变他们的阶级,而就算不喜欢读书,买个文凭来装点一下门面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然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保持现有的阶级不降落已经让人压力徒增,更不要说相互竞争拼命挤进去更高的阶层。AA阻拦的是很多中产阶级华裔实现美国梦的机会,所以他们自然会对废除AA交口称赞。
除了AA,美国高校录取的另一项倾斜政策legacy也成了下一个众矢之的。如果说AA照顾的是底层,那legacy照顾的则是顶层,因为这项政策青睐的是自己既有校友的后代。上一代能进入美国顶尖高校的大都不是平凡家庭,所以legacy就变相地照顾了社会既有利益所得者的阶层。
那么禁止AA,甚至于后面禁止legacy就能一劳永逸地给予中产阶级他们想要的机会公平吗?我觉得未必。反过来,我觉得这会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阶层固化。学历曾经是阶层变迁的门槛,但谁也不保证以后永远是,大学完全可以向所有人开放。就算中产阶级通过提高学历获得了收入更高的工作,那也只是劳动收入。阶层固化不仅仅是通过劳动收入来区分资源分配,往后会越来越倾向于资本收入,即“钱生钱”。资本的现有阶层有无数的办法控制社会资源的分配,比如房地产,比如通胀,这些会成为新的阶层跃迁的门槛,而且是看似公平的。社会顶层就算不想废除学历这个门槛,他们也可以通过建立更私有的学历门槛来控制阶层流动,留给中产阶级一个新的幻想就是了。中国有句古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分分合合的国内战争恰恰反映的是阶级固化不得不通过暴力来打破的事实。美国富人近些年来学得越来越乖,他们知道为了维护自己的阶层稳定,一定不能是财富都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他们去做慈善。他们难道就不焦虑吗?不,他们一样焦虑,只是他们可以动用手中的资源来保障自己阶层的利益。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维持相对稳定的办法,比如黄赌毒,只要人活着快乐就不会揭竿起义了。中产阶级的焦虑不会因为一个AA被禁就消失,他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真正地打破资源垄断的现实,而不是同一个阶层内部甚至于跟更底层的相互内斗。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前几年看的Michael Sandel的《The Tyranny of Merit》,以及他对于社会公平问题本质的一些分析。当时的我觉得社会公平本身对抗的是人性中利己的“血脉相承”,即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资源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陌生人。利己主义带来的是社会阶层固化,而社会阶层固化肯定会伤害机会平等。这就不难理解,美国华裔中产越来越浓烈的利己主义(甚至可以套上“精英主义”的美称),看似是为自己的机会公平抗争,实质的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加剧阶层固化。
那么有解吗?我的悲观主义告诉我,我依旧没有完美的答案,但直觉告诉我,我们如果真的想实现机会平等就一定要想办法对抗人性中的利己主义。只有人们不再为自己的生活焦虑而时时刻刻想着自我保护的情况下(defensive mode),我们才有可能进一步讨论如何实现更大范围的公平。人们如何能不焦虑呢,除了满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马斯洛第一层次需求”,下一步我觉得是如何让人们的快乐不再基于攀比。
按康德所说,自由一定是基于人性本愿的,而人性本善则是从物质和道德两个方面都要有保障的。物质层面,资源资源分配制度上这可能被共产主义保障,也可以是其他资源分配形式来保障人们一直不利己的自由。道德层面,则需要一代代人不停地努力来抵抗利己主义的诱惑。到那个时候,社会公平必然是自然而然的。只是我们还相距甚远,但愿我们不是向着相反的方向使劲就好了。
4 replies on “Affirmative Action和阶层固化”
文章后半部分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巴黎?)游荡。”
前半部分读起来一头雾水,也是看到后面才理解本文的逻辑:基于利己主义为废除AA法案感到欢心的人只是在为这个本不公平的体系加砖添瓦,而最终导致的阶层固化将反过来束缚华裔自己。宋江反高俅不反朝廷,但也不至于率领梁山好汉去更弱势的劳苦大众家里抢东西。而华人不想着怎么“虎口夺食”,却把目光投向了相对更弱势的其他族裔。我想你是对的,大多数人,不分族裔,想要的不是公平,而是成为体系的受益者。
但反过来支持一个倾向于教育上结果公平而不是机会公平的法案可以打破阶层固化吗?我对此也是悲观的。其他上升通道,比如运动,娱乐这些华人并不擅长的领域并没有平权法案,让一个不入流的华人运动员或歌手获得更多机会。让各弱势族裔联合起来争取权益,获得更多话语权也似乎暂不可能。在东南亚国家(比如新马泰),华人有更明显的经济优势,教育优势,人口占比也比在美华人大,但依然是政治上的弱势群体。我也认为人应该争取更广泛的公平,上升通道应基于自身才华和努力而不是财富和地位。但在美国的阶层固化不大可能被打破(至少无法由华人发起的运动打破)的情况下,如果连教育上的机会公平也不争取,那在美华人的出路似乎更窄了。
其实我还挺推荐Sandel那本书给你的,或者你可以去瞄一眼他的公开课。可能最吸引我的是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什么是公平呢?比如说,才华这个东西,假设才华大部分取决于父母给的基因,那说到极端不就是当年“优生学”那套基因筛选嘛……一个人完全不能自主选择的东西算公平么?就算努力是一个人可以自我选择的,但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儿开始,他是怎么知道努力是什么呢,不还得靠周围环境或者教育的熏陶么,那到最后不还是对于环境的选择么……当然这些只是问题而不会给出现成的答案,换个角度来思考还挺有趣的就是了。
在美华人的问题不是不争取教育公平,而是用错了地方。如果广泛的扩大教育机会、注重多方才华的培养而不是一纸文凭,那就不至于卷到这个死胡同里面去跟更有劣势的人群去抢这点利益。
这个我觉得随着技术进步是有解的;
我觉得像比特币这种加密货币的普及,真的有可能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历朝历代本质上就是资产收入、权力收入增速超过劳动收入,引起社会不满,导致暴动;
如果真的有一天,有一大部分人承认比特币的稀缺性并愿意把自己的辛苦劳动所得兑换寄放在这上面,并且--并且有一大群人承认并使用它作为交换等价物,这个体量占据世界贸易的三成以上吧,那么历朝历代利用铸币权,导致资本无限增殖的问题就大大缓解了..
这乍听起来逻辑漏洞很大,但是仔细思考一下,铸币权分散到大众手里,就会大大削弱资本的增值能力;极端情况的假设,如果未来某个国家税收一大部分形式都是比特币,那么国家的开支就有据可查了,也不会任由中央银行无限QE来剥夺底层老百姓的财富了;
当然,哪个国家会那么傻呢?会白白让渡铸币权? 所以我相信将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国家形式;由这些承认加密货币的一大群人,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虚拟国家,加入这个国籍,就用自己手持的私钥签名宪法,发送一点币到这个国家的合约上即可;
这个虚拟国家的国民之间,是一种新的贸易形式,至少数字空间的贸易,会创建一种新的商业逻辑;
这仅仅个人意见,可能这是一种胡说八道,仅供大家一笑;
哈哈 经济学经典问题之,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我现在还不知道答案lol白学了白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