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野蛮生长的2016

日历不知不觉地翻着页,不经意间就已经是一年年末。总要例行写点什么,便于日后简单翻阅。若用四个字总结一下这一年,那就是“野蛮生长”吧。不管发生了什么,不管世界变化还是我在变化,野蛮的找出一条路然后走了下去。

最近一个月发生了许多事情,很多事就一晃而过,根本没来得及细细琢磨。那就不如倒叙,趁着记忆还新鲜。

十二月:换了一份工作。离开eBay的时候数了一下,居然已经过去了1635天(2012-06-18 to 2016-12-09)。难以回忆起来这一千六百多天是怎么过去的,还清楚的记得连夜从加德满都飞回上海、第二天在淋淋的小雨中去eBay报到。

昨天在同事的提醒下更新了一下linkedin的记录。在替换掉“current job”的时候,心里还是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好像谈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恋爱,就算最后和平分手,记忆还是在那里鲜活的生长着。

也没有什么勇气跑到创业公司去玩点不一样的,新东家是Facebook。也没有勇气搬家,就继续在三藩呆着吧。

又及,除了一直留恋的人和事,想了想在eBay能拿得出手的,可能就是写(发)了两篇自己觉得还不错的papers吧。

十一月:好像大部分时间来准备工作交接的事情。一点点的整理了过去几年做的项目,看着github的更新记录,说不上来是心酸还是骄傲。第一次去San Diego。

十月:埋头写字。

九月:做了一个好玩的可视化项目。现在觉得还是很好玩。

八月:做ratio metrics,有数据玩还是比较开心的。还短暂的去了巴拿马几天过生日。

七月:陪父母转了很多加州的地方。第一次去洛杉矶,优胜美地,太浩湖。

六月:在欧洲流浪了一个月,见了很多人,然后回来去useR会议转了一圈。第一次尝试First class,虽然是United;去住了期望已久的Barcelona W,算是完成当年暗暗许下的诺言。

五月:准备签证机票什么,打算去欧洲晃一圈。

四月:心如死灰,闷头读书。

三月:准备搬家事宜。

二月:复习各种计算机算法。

一月:第一次参加AEA会议,见到很多故人。签约三藩的公寓,准备春天搬到城里。

好吧,人不轻狂枉少年。至少很多事情我试着去争取,最后得不到就得不到吧。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番茄酱

此处酱不是ketchup而是paste,就是更像纯番茄熬成浓汤汁。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书,说是一个学徒跟着老师傅学厨艺。其中有道什么菜来着忘了,菠萝咕咾肉么?反正要用番茄酱的吧,老师傅坚持要用新鲜的番茄现煮而不是买来现成的。

家里以前惯做西红柿炒鸡蛋,所以我一向不知道番茄的其他用处。后面自己偶尔下厨,才明白番茄其实是提鲜神物,无论做什么汤或者汤底,提前扔个番茄到锅里炒成番茄酱,然后再加到汤里面,瞬间鲜味被激发。我不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只是屡试不爽,所以也就成习惯了。

每次去意大利面馆吃面,我也无比纠结。在番茄底和奶油底之间踟蹰不已。我极为喜欢番茄意面的清爽,却也偶尔想尝试一下奶油意面的别种风味。甚至有时候想,若是可以做成双拼就好了呢。

今日兴致颇好,跑到附近的一家Nojo Ramen面馆来吃面。五点开门,五点十分就开始排队了,可见深受大众之热爱。这家店主打鸡汤面,和猪骨汤的其他日本面馆风格不一样,所以我看着菜单不禁一阵迷茫。看着别人一碗炸鸡拉面,我想了想,点了一个番茄鸡汤面尝尝也无妨。上来之后,果然看起来和其他的日式拉面不太一样啊。


然而番茄和浓鸡汤的搭配并没有什么意外,里面还有新鲜的番茄块可供咀嚼。和谐的味道弥漫开来。一碗面下肚,便可无视冬季的寒风。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囧事一则

有个面试经历挺好玩的,记录一下。

面某家数据科学家...

面试官:你一般用什么语言?

我:r用的比较多,python也可以。

面试官:你写一下xx算法的实现(某个简单的计算机算法)

我:xxxxx()这个函数?

面试官:你自己写一遍。

我:我记不太住了,当年学过,考完四级就忘了(我还无聊到去考过计算机四级)...我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不太写这种程序。r和python, c不一样,里面函数比较多,大部分可以直接调用(我想说:我很少操作指针这种东西)。我用统计方面的函数比较多。

面试官:所以你们写程序就是调用一下函数?

(结束)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唉,无力辩解的忧伤。没法跟cs出身的面试官友好的谈话了。我以后再也不指责那些直接拿各种现成的统计模型往数据上套的“数据”工程师了...人家至少不需要调用函数包,看看模型的伪程序就可以自己写了....

后续:然后我就去刷leetcode了...

后续2:对“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这个职位我都有心理阴影了...面一个挂一个,呵呵。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旧事一桩

近日看众议校园霸凌,偶然想起一桩旧事。

大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次作业还是考试来着,数学老师要我们做错了的题各抄100遍(唉)。我自己显然抄不完,好在老师说可以家长帮忙抄题干(当年没复印机...),学生自己填答案。于是回家跟爸妈讲。估计当年爸妈也是甚为忙碌,听说之后暴怒,直接电话打给班主任还是校长(唉)。于是第二天我就啥都没带去学校了,数学老师大概是被告知情况然后也没说什么。

然而这个故事的后续是,数学老师在接下来的两三年一直不跟我讲话,上课提问我举手也从不点我。有次临堂测验,先完成先上去讲台给她评分,结果我一早上去她找了个茬把我赶回座位,直到快下课才给我勉强评分。

这种冷遇成为了我那几年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每天都是毫无自信的去学校。性格日渐孤僻,也被同学疏离,说话结结巴巴...

后来我也惊讶我是怎么度过的。可能一来我神经比较大条,过去了就算了(时至今日依然如此)。二来,高年级之后,数学变难且开始全民奥数,我那一点小小的天分发挥了作用,老师无法继续无视。三来,五年级换了数学老师...

今日回忆此事,一想说当年学校老师素质也是变数颇大,二则是年轻父母的处理方式也是非常欠考虑。终归都是人生的学习印记。

补一点长远影响吧。这段经历导致我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一直回避数学。初高中回避数学竞赛,报志愿回避数学专业...时至今日,依然不知道是福是祸。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笔耕不辍(?)

有的时候会问自己,这么多年一直维持着落园,是什么样的动机。似乎最好的答案就是翻翻过去的日志,然后对着过去的自己嘲笑一番。人总是会在某些时刻幡然醒悟,然后继续犯着让未来的自己嘲笑的错误。

这几天又是假期,百无聊赖,开始沉迷游戏。沉迷了两天发现玩游戏好累(打了一局《文明》真的是天都亮了...),然后改看书,穿插着饿到不行的时候抓点食物或者做点饭。可见我也不是什么上进的心态,看看闲书小说罢了,并没有心情看什么严肃文学。

看着看着书,就开始八卦心起,然后毫无理性线索的开始漫天查各种人物八卦,虽然知道过了几日或者几月就会忘了(我的脑容量好像格外小,不相干的事情忘的越来越快)。看着看着,就在想,我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个文学作者。当然一方面是没有天赋,阅读量和叙事能力都有限,另一方面也是慵懒。想想要靠着不断消耗脑力来创作新的文学片段来养活自己,多少有点可怕。日常工作不需要创造性也能完成,偶尔灵光一现来点有创造性的提升,这才是比较舒服的工作状态。事情都得是勤勤恳恳的,我不觉得我有那么多灵光一现的时刻可以用来挥霍。

有的时候想,不知道作为一个专栏作家会有多么大的压力。我甚是了解自己慵懒的个性,有的时候不想写就是不想写,你逼我在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也写不出来什么。不知道那些日行千字的职业作家是什么做到每天都趴在电脑前面写字的,抑或很多人其实也就是流水作业流水账。着实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也没有人曾细细诉说此中辛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