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互联网产业观察

小额信贷的革命家-独一无二的穷人银行家默罕默德·尤努斯

可能我也说过很多次了,我虽然是专业学习经济学,但是却对金融始终没有太多的兴趣。在我的意识里,它一种融资的手段,是解决货币流动性不足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说, 他可能和任何一个商品市场尤其是资产市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是,金融却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金边色彩。

今天,看了上周上法经济学时候徐老师提到的一个访谈录,没找到CCTV版的,只看到了东方卫视版。

视频地址:http://v.163.com/list/2009/3/K/Q/V54NINHKQ.html

在访谈录里,他被称作“小额贷款的革命家",在网易的视频新闻中,他被称作“独一无二的银行家”。他就是默罕默德·尤努斯,一位孟加拉银行家——却不同于普通的银行家。

来自搜狐的一段简介:

默罕默德.尤努斯,孟加拉国银行家、经济学家,教授。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他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的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他也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也译作格莱珉银行)的创建人。 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他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也曾获得过包括世界粮食奖在内的多个国际荣誉。

小额贷款,这个问题在寒假研究“委托代理模型”的时候曾经简单的思考过,但是没有现实的体验,我无法知晓理论背后的东西。中国的小额贷款问题,或许有点像乔岳老师上学期上课的时候所说的,集中在中小企业层面。而孟加拉国,则更倾向于家庭和个人——这是非常难以置信的,因为这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突出

默罕默德·尤努斯,真的把“格莱民银行”做到了银行的本质——资金融通。看到他的专访,真的让人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可以这么大,可以改变这么多人的命运,金融可以在这么大的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活。我想这才是经济学的魅力所在——它不在于赚了多少钱,可以让资本多大程度上的融通,它所能做的,是真真切切改变人们的生活。

看到这里,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经济学应用的力量——却多多少少不同于我们以往所认识的经济学,和那些经济学工具所用来分析的问题。我想这才是真实的经济学,褪去了华丽的外表,赤裸裸的反映了世界的本质。

这篇访谈给了我太多启发,秉承他的“用虫子的角度看世界,而不是像鸟那般俯视”。只有真真切切的深入生活,才能体会到经济学最本源的魅力。我想太多的时候,我们被教科书囚禁了太多,沉浸在那里漂亮的理论模型中,我们真真切切缺乏的却是对于现实的体悟和改变的愿望。我无意评判金融危机,只是为了尤努斯而感叹,而钦佩。

但愿为时未晚,我人生的梦想多了许多启发和实践的方式,这让人多多少少感到了倍加荣幸。

学习经济学究竟应该学到什么样子?或许像尤努斯这样就可以了,真正去理解那些理论模型背后,那些应用背后的经济学含义!

一个社会改造者——从秩序到制度,这或许是比那些光鲜的慈善家,更值得让人去尊敬。

补上百度百科的简介:

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国际小额信贷领袖、穷人的银行家。

2005年被联合国确定为国际小额信贷年,联合国希望通过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向贫困挑战,帮助世界上的穷人解决生计问题,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小额信贷是一种针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金融服务,也是一种金融创新。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引进小额信贷,经过10年的实验示范和推广,已经证明在我国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从2004年起,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要求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默罕默德 尤努斯教授作为小额信贷运动的发起人可以说是一位革命家。他的思想结合了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资本主义制度,并且永远改变了孟加拉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貌。 他用一个经济学家的眼光开发了一块被传统银行忽视的金融市场,又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找到了开发这个市场的途径。他创建的乡村银行为成千上万的穷人提供了有 效的金融服务。孟加拉乡村银行在孟加拉36,000个农村中拥有1092个分支机构,为孟加拉二百多万个农村贫困人口提供了贷款。自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建立 以来,孟加拉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亿美元的贷款。这个为最贫困人口提供无担保贷款的新型银行系统开始作为吉大港大学的研究课题,并且不久就发展成了一个完全有 能力发展的银行。并且孟加拉银行94%的顾客都是妇女,这些妇女的还款率也空前达到了98%。孟加拉乡村银行还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乞丐的贷款,让最贫困的人 口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如今,由他倡导的小额信贷运动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上亿人口正从中受益。

尤努斯博士将信贷权提升到人权的高度,认为人人都有享受金融服务权利。

尤努斯教授负责许多为农村贫困人口服务的创新项目。1974年,在农村地区人民参与的基础上, 他提倡把Gram Sarker(农村政权)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形式的思想。后来,这个想法被证明是成功的并且于1980年被孟加拉政府所采用。1978年,尤努斯获得了 Tebhaga Khamar奖(合作社一种三分农业体制,在1977年被孟加拉政府批准作为打包引入项目)。

尤努斯教授在Vanderbilt大学获得富尔布赖特奖金,在1969年得到了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不久,在返回孟加拉吉大港大学经济系前,他还在中部田纳西州大学任经济学副教授。

联合国秘书长指定尤努斯教授为1993年至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研讨会国际顾 问小组成员。他也参加了在1933至1995年之间举行的全球妇女健康委员会,从1993至今举行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联合国妇女和经济的专家组 以及作为扶贫顾问组(CGAP)政策研究小组的主席。除此之外,尤努斯教授还参加了许多有关教育,人口,健康,预防灾害,银行和发展等项目的委员会。目 前,他也在美国的许多国际组织任职,例如,Amanah Ikhtiar Malaysia (一种孟加拉重复项目),菲律宾水稻国际研究所,马来西亚穷人信贷和储蓄等。尤努斯教授还参加了一下基金,包括Calvert 世界价值基金会,国际社区援助基金会,国家反饥饿和立法委员会,国际Ashoka 基金委员会等。
尤努斯教授获得的国际奖项:
1984的马尼拉the Ramon Magsaysay Award;
1989年日内瓦the Aga Khan Award for Architecture;
1993年斯里兰卡the Mohamed Shabdeen Award for Science
1994年获得由美国的世界食品奖基金颁发的世界食品奖
在孟加拉,他还获得了1978年颁发的领导奖,1985年的中央银行奖,1987年的独立日奖以及国内的最高奖项等。

另外来自一位网友的讲话录整理

默罕默德•尤努斯讲话对我的思想有震撼的颠覆的作用,我相信对于大部分人也是。

首先,尤努斯教授在报告中提到的最宝贵的思想是:你不应该是一个找工作的人,你应该是一个创造工作的人。这一点尤其对我们当前就业现实有指导意义,甚至对 于我们教育系统的教育思想,都是极大的震撼和颠覆。尤努斯教授在报告中提到一些年轻的人到了我们的银行,他们希望找到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个机会包括很 好的教育和很好的工作。因为如果你的教育背景不是很好,你是很难得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的。在孟加拉年轻人的数量也很到,他们找工作也并不容易。所以尤努 斯教授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理念,然后把这个理念进行推广:你们不应该只是找一份工作,你们应该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因为你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做一些事 情,你可以白手起家做一些事情。你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对着镜子看着自己,不断的重复你的诺言,就是我永远不会从别人那里拿到工作,我应该创造工作,我不 是一个寻求工作的人,我是一个提供工作,创造工作的人。他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母亲,可能他身边有人出生的银行家的家庭,出生的时候就有很好的工作机会, 但对于穷人来说应该怎么做呢?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工作的创作者呢?你不应该等待你的母亲存钱给你找一份工作,你不应该是一个工作的寻找者,你应该是一个工 作的提供者和创造者。

其次,尤努斯教授还提出了关于贫困的新理念,即贫困不是由于人造成的,是由整个系统造成的,是独立在人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贫穷。所以对于人来说,他的定位不 同,他的生活也是不一样的。不能说谁天生就是穷人,或者说谁天生就是富人。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过去的这种理念是错误的。穷人是没有错的,跟别人一样,他 们也是很好的人类。他们也很积极,很有创造力。和其他人一样,他们也很有创造精神。是因为这种体制没有给他们提供一种挖掘其潜质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减贫 的话,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这种体制,否则这样的贫困会继续的存在。如果体系还存在,你今天把贫困消除了,那么明天贫困还是会回来。这个体系包括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政策、观点、制度、概念,我们要改变这些,才能消除贫困。

第三,一个机会可以让一个人的声明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无息贷款给的这些穷人人家的孩子已经完全成长起来了,你可以看到母亲是一个文盲而儿子 是医生,或者是工程师。我们要说的是他的母亲并没有错,他们的母亲本来也可以成为一个医生或者工程师,但是她没有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她没有上学的权利或者 得到这样的资金。但是她自己白手起家,通过在银行找到小额信贷,让她的儿子得到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的机会可以让人的生命发生如此多的变 化。

第四,贫穷的人也是有信誉的,而且可能比富人的信誉更好。尤努斯教授最初号召银行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的时候,曾经被银行从下面的员工,到上面的经历,以及 银行总部的高层拒绝过,理由是穷人是没有信誉的。但是尤努斯教授以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和荒谬的:谁告诉我们银行不能为贫困人群提供贷款这种服务 呢?在我们努力这些年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小额信贷运作的非常的好,并没有任何的措施,他们如期的还上了贷款。大家看到在经济危机下,世界上最大的银 行现在破产了。正是那些富人,富有的银行,因为信用危机破产了。

第五,企业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须得考虑企业的根本是什么。企业不应该仅仅以赚钱为目的。我们可以看看传统对这些企业的定义,企业的唯一使命就是挣 钱、实现利益最大化,这是经济学家不断倡导的唯一的目的。我们不断的工作,我们忙于挣钱,我们忘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们不断 挣钱的过程中,我们是否根本就不在乎我们是否对这个世界造成了伤害。在挣钱的过程中,你根本就不在乎别的人,因为你总是在忙着挣钱,你没有时间顾忌到其 他。人类他不仅仅是一维度的,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他还有其他维度,那么人不仅仅是挣钱的机器,所有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围绕挣钱展开的,作为一个人他应该是多 维的。

第六,我们应该关注这场金融危机中真正的受害者。一小堆人或者一个国家,他挑起了这个危机,他建立的这个系统破产了。我们在谈论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所担 心的是损失,甚至上亿,十几亿的损失都蒸发了。在挣钱的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你挣了几十万,你还有很多钱没有挣到。我们要谈论的不是这个,好多穷 人,失去了一切,他们的基本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的健康没有保障,他们还在关注那些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但是危机中最终的受害者到底是谁?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lyx成功升级到v1.6.2中文版[lyx+xetex配置图文指引]

一直以来用的都是 LyTeX 绿色套装:LaTeX+XeTeX+TeXworks+LyX 全集 这个东西,很绿色很强大,但是问题是Lyx v1.6.2已经出来好久了,作者却没有及时的更新。

没办法,纠结在1.6.1 的众多问题中,加上我比较喜欢尝新,我决定手动升级绿色版到1.6.2。

  • 首先是去lyx官网下下来最新的安装包:http://www.lyx.org/Download#toc3,选那个windows版本就可以了。
  • 然后双击安装。记得在typesetting这一步的时候,选择现有的绿色版的目录就好。

Snap2

  • 然后下一步选择语言的时候记得选择Chinese,现在已经原生包含中文版了。(感觉这个翻译和绿色版中的翻译稍稍有点不同,不过还好,不影响理解)。

Snap3

  • 然后下一步选择自动检查拼写包,我只选了english包。

Snap4

然后就开始安装了。………………

安装完成后,双击运行,没有问题。但是,麻烦的是,我常用的Xetex编译按钮不见了!

没办法,继续搜寻lyx配置xetex的办法。

总结了多人的办法,在此不一一感谢,末尾标明了来源。

  • 首先找到“preference”这个文件,我的是在“E:LyTeX-fullLyX16local”文件夹中。
    结尾添加两行
    format "pdf4" "pdf" "PDF (xetexpdf)"  ""   ""   ""   "document,vector"
    converter "pdflatex" "pdf4" "xelatex $ $i" "latex"
  • 然后在“Resourceslyxrc.dist”中,添加
    “format "pdf4" "pdf" "PDF (xelatex)" "" "" "" "document,vector"
    converter "pdflatex" "pdf4" "xelatex $ $i" "latex"”

    Snap5
  • 最后按钮处。在“Resourcesuistdtoolbars.inc ”文件中,在 Toolbar "view/update" "View/Update" 这部分后面添加下边三行内容(感觉不如原来绿色版里面的按钮漂亮)
    Separator
    Item "View PDF (xelatex)" "buffer-view pdf4"
    Item "Update PDF (xelatex)" "buffer-update pdf4"

    Snap6
  • 然后重启Lyx就可以了。

参考帖子:

http://bbs.ctex.org/viewthread.php?tid=41004

http://bbs.ctex.org/viewthread.php?tid=46833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中国的政策考虑有多远?

在标准的经济学分析中,对于法律和政策以及其他制度的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回答的主要分析。

引自百度百科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

所谓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说,就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迄今为止,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初具规模,已形成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经济史学等几个支流。

前段时间也提过听冯克利教授的讲座的时候在思考“法律变迁的社会成本”这个问题。他是从"时间意识与政治行为"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的。可能当时一些储备不够,不足以深刻的理解冯教授的表述有多么精妙。随着近期不断的看一些文献、上课老师所讲东西的启发和自身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的感受越来越深刻。

中国政府的政策究竟是为了平缓短期矛盾还是长远发展的利益需要?

可能这个问题最好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回答,但是在这里我不想通过技术化的方法进行表述,只是想说说一点感受和想法。

政策固然有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之分,但是若是关注起来新闻媒体(比如我是RSS订阅的和讯网),有些新闻就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很有拿起经济学成熟的分析工具剖析一番的冲动。但是若只是短期政策,却真的有分析的必要么——或者分析的角度?

感觉很多政策只是尝试性的,可能只是“一拍脑门”就出来的。行就行,不行就自生自灭便是。反正在国内的这种中央宏观调控的制度下,上行下效还是很快的。

刚刚看了和讯网的一篇新闻颇有感触,是关于银行高管薪酬的。可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和大家想的问题会有些不太一样,一时冲动简单的划了划一个分析思路框架,然后整理了一下发给了两位“法经济学”方面的老师,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益的批判、建议和启发。

不过,可能近期不会写出来了,虽然明知道有时候时效也是蛮重要的。感觉自己的思路有点过于活跃,前几天看《大众软件》的时候还想起来了关于“山寨”产品的一点思考,牵扯也是比较广。马马虎虎的罗列了几个点之后,还是编上号压箱底了。实在是没有时间写这些东西,真是浪费活跃的脑细胞。

诚如邮件末尾中所说的:

我现在最最郁闷的就是很多想法根本没时间写成文章,前几天还筹划了一篇文章(No.2?)大致的框架出来后就扔在那里沉睡了。这个GRE真是让人很多事都无可奈何-_-话说感觉这个分析特别象标准的GRE作文逻辑题的思路,汗!先编好号压着这些吧,看看能积累多少东西等到暑假慢慢磨出来……

有的时候,生活确实过于无奈了。话说,也想看看“公共选择理论”了。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读书很挑

有的时候觉得做一个中国人真的挺幸福的,很多国外的著作,一两年内大都会有中文翻译版了——很多著作可能也只有中文这么一个非本国语言的翻译版。

最近发现自己不喜欢读翻译版的书了,很多翻译的人并不是用心在翻译,导致翻译的质量很差,反而更难以理解。

然而也不喜欢读国内人写的教材,很多人自己一知半解就敢胡乱写一通拿出来卖。个中错误害人匪浅。

总结开来,现在还是喜欢英文原版书。原版书大都印刷精美,而且欧美人的写作风格是深入浅出的。虽然没钱,但是有很强大的影印版,价钱往往比中译本还便宜。而且这里还有个影印甄别效应——不好的书是不会出现影印版和中译版的。而国内良莠不齐的教材则让人在选择的时候颇为头疼。

保留一点的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思维还是很喜欢读的,西方人有时候体会不到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喜欢那些蜂拥媒体的说客们,只喜欢有着自己思维的经济学家。也喜欢那些反映中国现实的经济学著作——只要不是教科书就好。当然,对于某些垃圾书诸如货币战争之流,我就不说什么了。真正学习经济学,不要被类似的书毒害了思维就好。

然而读到现在,感觉自己可能毕业的时候数理分析学习了一堆,真正的经济学思维的建立还需很大火候。至少保留了自己会提问这么一个小小的优点,还算有点欣慰。可能离开山大,才有机会好好建立一下思维吧。——话说回来,百年山大,文史见长,为什么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文史熏陶的机会?这个体制,真的需要变变了。若有个人文跨学科研究中心,还是不错的。只是,经济学方面,或许相比而言,要稍欠一些了。

Categories
互联网产业观察

中文博客的几许悲哀

刚刚看完了可能吧一位新作者写的一篇文字:中文博客的现在与未来

明知道是属于哗众取宠的文章,但是心里不禁有一些感触,便停掉了手头的活,来先说说一些想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IT圈子里兴起独立博客风,即独立域名+独立空间。或许不如徐静蕾的新浪博客那般风光,也缺乏各大门户与生俱来的流量支持和炒作氛围,这些blogger们还是坚持着自己的生活。写博客,更多的只是一种理想。

说实话,落园到现在坚持不挂广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讨厌广告很多的博客,尤其是有些还隐晦的放在某些地方诱使你去点,这种是让人很不齿的。毕竟是博客,而不是那些靠着采集器挂广告盈利的采集站。但是,还是那句话,blogger也是人,也要吃饭。我想说什么呢,玩博客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就像有钱的人可以花几十万上百万买只藏獒,再有钱可以买个私人飞机四处乱飞。这有什么收益么?站在这个角度上,博客似乎更多的只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事实上,我还没有听到哪个博客是靠广告等等足以养活blogger的。

有的时候感觉自己过于乐观,不想跟着某些所谓的“中文博客”们那般愤青。我不喜欢翻墙,打不开的网页直接关掉,懒的去挂代理。我不喜欢讨论那些涉及边缘的问题,不喜欢政治,不喜欢纠结于言论自由这种问题,不喜欢很愤慨的讨伐什么。落园就是这么纯净的成长着,有点与世无争的味道。

我不是商人,做博客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不是广告媒介,做博客不是为了打造什么舆论平台;我不是职业作家,做博客不是为了赚取人气。也许正因为想法很单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分享给大家,所以落园一步步上升的流量还是颇为让人欣慰的。

  • 从落园的访问统计来说,60%-70%的流量都是google和百度贡献的,剩下15%-20%左右是熟识的人直接访问进来的,只有很少的通过其他网站转过来的。我不知道其他博客的情况,看到落园这样的数据我是很满足的。毕竟不能跟那些Official的网站相比。
  • 从收录速度来看,google对于落园的收录大概是10分钟左右,百度没有测试过。
  • 从Page Rank看,google很给面子的一直保持在PR=4,这是让我颇为欣慰的一点。由于事务缠身,很难保证定时的写新的东西。从另一面来说,写的东西都是原创的,因为我又不盈利,没有抄袭的必要。
  • 从收录量来看,虽然比不上很多网站一夜之间上万条的壮观,但是几乎每一条被收录的都是原创的和有价值的东西,这样对我来说就足够了——因为没有垃圾流量,我不希望访客到了我的博客却失望的直接关掉网页。

前段时间开玩笑的跟朋友们说,如果我把周围的人都写一圈,流量肯定上升很快。譬如某年的“换校长”事件,很让人惊异的给了我很多流量。但是这种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几乎没有了。博客是一个需要勤于更新的东西。

我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中文博客"们都在哀叹什么,也不知道Wordcamp为什么商业化的味道越来越浓——当然我并不认为商业化是件坏事。我只是想知道,blogger的功利心是不是越来越强?那样的话,那些博客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你不能为他人创造价值,又凭什么希望他人给予你财富呢?

有的时候感觉“做网站”是个很贬义的词儿。很多人下一个现成的CMS稍微改改,然后就可以潇洒的打开信息采集器填满空白,然后坐拥流量和money。很多同学都给我说过怎么快速的打造一个网站——然而在我看来却是很无聊的事情,虽然我可以做,但是违反了我的道德,我就不会去做——当然我无力制止别人去这么做。

中文博客的悲哀,真的是“限于IT圈子,内容狭隘","国民计算机水平有限,不会用搜索引擎",“言论自由受限”等等吗?

  • 限于IT圈子,很明显,用经济学的话,是个"进入壁垒"问题。有多少人知道怎么去买个域名,有多少人知道怎么挑选服务器,有多少人知道服务器后台那堆东西怎么设置,有多少人知道DNS解析怎么修改?有多少人懂得PHP怎么安装,有多少人知道CSS是怎么回事儿?
    难道我为了开个博客说几句话,就要把这些都学会吗?学习成本也太高了吧!你看看新浪搜狐163,还有blogger,不也人丁兴旺吗?
    至于内容为什么也很窄,可能是因为那些有技术建立独立博客的,很少有其他领域知识的兴趣、积累和见地。那怎么期望他们写出很优雅的与IT无关的文章呢?
  • 不是所有人都用搜索引擎,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计算机在中国才普及了多少年,况且还有百度这种曾经"唯利是图"的网站祸害搜索结果。大多数人不用QQ能用Email,不玩网游会上网查资料、去淘宝买东西还弄个电子支付就已经应该欣慰了。相信再过几年,搜索引擎必将还是大众的第一利器。
  • 至于言论自由,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就喜欢用博客叫嚣着那些所谓的“神秘问题”,写那些“短寿”的文章呢?被管制了你就不要去说嘛,干嘛非跟大家过不去?徐静蕾的博客不还是活着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中文博客的悲哀”,除了这些外在的环境因素以外,还有blogger们多多少少有些急功近利的想法有关。没有人沉下心来好好写博客,那么还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其他呢?自己觉得飘飘然的东西,其实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些没有价值的“符号”,甚至有些人的文字根本不通顺,需要回去学学语文。

我周围的博客大都是处于20岁左右的青年们,也是我认为一群有理想的青年们。诚如那天看到的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来自尖笔头的“只是菜鸟而已”:http://www.jianbitou.com/post/rookie.html

1、当别人一打开电脑就登陆QQ,而我登陆gtalk,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2、我用wordpress写博客,他们用QQ空间,用新浪,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3、我用Google Reader看新闻,他们看报纸,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4、我Firefox,他们用IE6,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5、我会写wordpress主题,他们没听过wordpress,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6、我跟网友谈论中国互联网的时候,他们有玩QQ游戏,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8、我用office 2007,他们用office 2003,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9、我ctrl+c复制文字,他们用点右键,然后点复制,我觉得我跟他们不同。

我们既然选择了独立博客这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为什么我们还要抱怨别人不会这个不会哪个?明明是自己与众不同,也是自己要追求的与众不同。

在我看来,我从不认为这是一种悲哀,而是我有幸走在了大多数人前面,站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可以陶醉在别人难以体味的风景中。

因为十年之后,别人将走的,不过是你已经烂熟的道路。那个时候,你已经远远飞翔在更广阔的天空中。

-----------------------------我是分割线,下面是补充部分--------------------

来自一位朋友的blog:http://blog.kongsays.cn/2009/02/success-in-recording

近日发声了一些事。网络上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无非是关于言论自由与低俗界定的问题。低俗的问题暂且不谈,单就言论自由来说,自己并无太大兴趣。我始终认 为某种存在必有其存在的原因,所以对于某些现象进行生硬的反抗并无现实意义。或许有人也可以将我的这种想法看作是没有反抗精神的表现,无所谓。看到一些朋 友还在为他们的权利而奋斗,我支持他们争取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