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痛苦的来源

最近有了一个反思。这些年的许多痛苦都是来源于我的理想主义和执念。只想不做,只做不想,人生大概都会容易许多吧。

我的理想主义体现在何处呢?最多的大概是如何做选择。不考虑现实的约束,充分想象“理想中”应该是什么样子。

久而久之,对于偏离理想主义的线路,我就会感到无尽的痛苦。为什么要向现实妥协这么多,为什么自由总是有条件的。日子久了,对于理想的追求变成了一种执念,而妥协的痛苦变成了求而不得的痛苦。告诉自己无欲无求会更快乐一点。可是并做不到。

在每个被现实砸跨的时刻,我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挣扎。然而屡教不改,甚至愈演愈烈。

P.S. 最近跳出了舒适圈,所以进入了不舒适-舒适圈的循环周期的开始。每次开始这个循环都无比痛苦,而且一次比一次痛苦。道理我都懂,就是喊个疼。希望这次挺得过去。挺羡慕那些能一直忍受舒适圈的…

Categories
Wordpress

又要维护网站了

每过一段时间,wordpress就会来抽个风。这次是今天发现后台进不去了,然后搞了半天居然是主题出问题了?随便换了个主题先凑合着,等有空再好好修一下。

为啥还不搬家呢?因为懒…等什么时候wordpress人人喊打的时候再说吧。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南美真好吃 

今天的利马浓雾弥漫。睡到十点多望出去,一片白茫茫,连近在咫尺的海滩都看不到。这么阴郁的天气正适合用美食来消遣。很多玩家来秘鲁人并不会在利马停留太久,而我自从第一次在利马被美食惊艳到之后,就心心念念地一定要再来利马,于是此程专门留出时间在利马吃饭。

说到美食,就不得不从食材说起,毕竟食材的丰富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美食的上限。小农经济其实比大农场化更能满足人的味蕾…

先说干粮。我基本是不吃玉米的,但秘鲁的玉米除外。一杯紫色的chicha,沁人心脾。联想到当年啃读的发展经济学论文就一直在研究玉米对拉美人口增长的影响(当然还有土豆对英国崛起的影响)……对前者特别有体会了。冷知识:corn是美国英语而maize是英国英语,我一直以为是两种不同的玉米…

秘鲁的餐馆自然也是引食材为傲。在多年蝉联南美最佳餐厅的Central一进门,就看到各式各样的新鲜食材。15道菜里面,把玉米和土豆玩出了花。除了玉米,大米也是永远的常客。从我的体验来说,秘鲁的中餐应该是海外最好吃的了,因为他们积极地融合法餐日餐烹饪的技巧,把一碗平平无奇的炒饭玩出了花样。美国的Trader Joe’s超市里有贩卖冷冻的炒饭,标的正是秘鲁的炒饭拼法,chaufa。当然冷冻食品和真正的秘鲁炒饭相差甚远,只是作为一种认可的佐证吧。秘鲁几乎所有的本地餐厅都有炒饭,随便吃都很好吃。

再说海味。我尤爱鲜味,例如螃蟹(类似的还有俄罗斯的鱼子酱和西班牙的鹅颈藤壶)。大闸蟹、梭子蟹、珍宝蟹、帝王蟹,都是我的心头好。智利临着南极,所以吃帝王蟹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秘鲁则就地取材,在Rafael餐厅,一道当日菜单的石蟹钳,让我的舌尖飞上了天。丰满柔嫩,夫复何求。当然还有秘鲁的国菜ceviche,将日本生鱼片发展到了另一个层面。秘鲁的海鲜随便吃吃都好吃,竞争在那儿摆着呢。

那就继续说味道吧。我其实很容易被腻到,所以对酸有很强烈的需求。吃完饭第一件事就是拉着朋友们去买柠檬茶就是这个缘故。ceviche是直接把生鱼片浸入到柠檬汁中,自然满足了我的心头好。番茄则是另一味神奇的解腻食材。有一次在墨西哥城,看到菜单上有一道“番茄番茄还是番茄”,好奇地点了才知道原来五六种番茄可以玩出这么多花样。秘鲁的餐厅也有纯番茄沙拉,能以单单一味食材之力占据菜单上的一席之地,可见这番茄的功力不容小觑。

不能忘了红肉呀。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阿根廷的牛肉。Don Julio 是把牛排做到了极致,最简单的烧烤和椒盐,就瞬间撑开了食客的味蕾。配一杯安第斯山脉脚下的Mendoza产的Malbec红酒,正好中和脂肪的油腻。吃过了阿根廷的牛肉,啃美国餐厅的牛排的时候只能默默安慰自己,补充蛋白质…山脉那边的智利Borago餐厅则是以羔羊为傲,十几个小时的烟熏火燎,造就了酥脆焦香入口即化的表皮。皮下的脂肪也不安地躁动着,伺机撑满食客的口腔。这做法和正宗的北京烤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表皮的劲道创造焦脆的口感,然后慢慢溶解皮下的脂肪使其难以宣兵夺主。

如若不局限于南美,那么我心中世界上最好吃的城市是哪里呢?在法国巴黎和秘鲁利马之间似乎很难抉择。这里主要考虑好吃的食物的密度和层次。密度上,意大利西班牙也有很多好吃的,只是分散开来,数不出一个城市。层次则是从平民小吃到米其林三星都很好吃,比如高端餐厅云集的san sebastian (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和丹麦哥本哈根。这两者我未曾到访过,没有第一手的体验,但巴黎和利马就是街头小吃都无比美味。

这次出门才意识到,在美国被关着的这两年,我吃得实在是太差了。味蕾被动地陷入了长眠,偶尔眨眨眼睛又深深睡去。这次出门才终于将味蕾再次唤醒,在五颜六色的食物间欢呼雀跃。只恨自己没有四个胃,能从早吃到晚就好了……

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成长的喜悦

小时候有部风行一时的电视剧,名字叫做《成长的烦恼》。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已经完全记不起来了,这个名字倒是一直没忘记。今天想提笔写“成长”,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可以把这个题目改一下,作为一个精简的表述。

29岁的时候,整个人特别惧怕30岁那一天,有种彻底要跟青春告别的悲壮感。特别是有几个过了三十的朋友,时不时满足我的好奇心,向我倾诉30岁之后有多惨,比如体力跟不上、家庭事业难两全等等。搞得我那段时间对于30这个看起来挺整的数字有着莫名的恐惧。其实很好笑,按照中文的习惯,十二年一轮回,那到36岁再担心就是了?

如今过去好几年了,有趣的是,不但没觉得30之后生活很悲惨,反而觉得成长一如既往地快乐。活得久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反而可以看得更高更远了,不用去斤斤计较一些琐事。昨天在写一点东西,突然发现我自己的人生也有好多有意思的片段啊,我不需要总是从别人的生活里面找寻灵感了,也不用牵强附会什么,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永远是第一手的鲜活。下笔如有神,一点都不难做到。以前误入歧途,觉得写文章还是需要仰仗词汇量,多引经据典会显得自己很有深度。其实不然,最近发现让我深有共鸣的文字往往是朴实无华的,越真实越容易打动人心。那些华丽的词藻堆砌出来的,要么徒有其表故弄玄虚,要么就是作者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藏得很深,只供极少数敏锐之人察觉。我没什么好遮遮掩掩的,那么文字就完全可以回归真实。

其实这几年最大的成长的快乐,应该是越来越不焦虑了。小时候一考试就紧张,后面不断告诉自己,紧张也没有用,久而久之就练出来怎么考试都不紧张了。同理,二十多岁的时候特别容易焦虑,得陇望蜀。焦虑了这么多年也终于学会不焦虑了,因为焦虑也没啥用,还是从容一点自己也开心。

这么想想,接下来的每一个数字符号的纪念,40,50,60,都应该是越来越值得期待的。就算时间会剥夺一些东西,但也会带来更多的东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没什么不好的。

Categories
游来游去

济南的护城河和西安的城墙

迷迷糊糊的,突然觉得有一些记忆开始重合。小时候经常沿着济南的护城河走,方方正正的,绕着老城区一整圈。后面去西安,也喜欢沿着西安的城墙走,方方正正的,也是一整圈。

我有记忆的城市里面,只有济南、西安和北京的道路都是东西南北方向这样。成长在这样的方正的城市里面,自然而然习惯了四向导航,而不是只有左右。

刚看了一下地图,其实济南的护城河和西安的城墙挺像,也难怪突然发觉遥远的记忆里面有两个点悄然重合。北京的城墙都拆了,没见到过了。

济南护城河
西安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