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学校,买完了实变函数的书就顺便去图书馆溜达了一圈,然后顺手又牵出两本书来。一本是《大分流 (The Big Divergence)》,是彭慕兰那本经典之作,只不过我比较偷懒借了一本翻译过来的。网上对此翻译版评价不高,不过我看了一章倒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奇怪的地方,只不过稍显平淡。听说这本书,貌似还是上学期闯入某个讲座灰溜溜的窃听而至。不过比较奇怪的是这本书我是在经济类图书区找到的。而我多少觉得这本书还是应该归为历史学那边。唯一得以肯定的就是这本书实在是人迹罕至,非常之新,大约是经济类的学生懒的去读这么厚的一本约莫只能和经济史扯上关系的书。其实说实话,想看经济史的话有很多通论导论性质的书,大概读之的效率会远远高于此书。
最后推荐一篇报道吧,可能有点稍显陈旧,是Economist杂志一月底的一篇特别报道:A world of connections。大家自己去网上搜搜吧,反正我看的是Google缓存的PDF版,官网不知何故打不开。里面说了一些最近SNS社区网站发展的情况,有意思的一些部分包括Pro ting from friendship、A peach of an opportunity等等。Facebook等或许是信息时代最先实践着社会网络模型的代表,它很大程度上在从商业灵敏嗅觉的角度挖掘着、探究着社会网络的价值。感觉很快,各个学科都会给予进入这个领域来做一些研究,信息安全的需要研究新的加密和隐私对策,做硬件的或许需要定制一些新的架构。Twitter上现在的信息冗余已经略有泛滥的程度,所以是不是信息的筛选、甄别和评价机制也需要有相应的对策。有句很经典的话,“发明是为懒汉服务的”。从商业价值层面,这样的挖掘会有收益上的激励。而从经济学层面,是不是有着更多的探讨空间,来研究人类的行为?如果经济学的定位之一依旧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
记得R会议之后Mr Liu曾发给我一篇沃顿商学院俩教授写的论文,原文载于Marketing Science,标题为New product diffusion with influences and imitators(谢谢tryshy订正)。可能从商业的角度看这篇文章有着自己的市场营销层面的价值,但是我感兴趣的则是里面利用的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当时我是出于我理解中的微观经济学缺少一些人类行为层面的分析(我总觉得贝克尔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里面只是分析了经济因素而非把行为本身作为一个决定模型的因素),也想多了解一些behavior economics方面的东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群体的行为必然是个人行为的加总,只是这个不能简简单单的是一个线性加法,而有着更多的决定因素和嵌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