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利用Google Reader与最新学术信息保持同步

This post is written for those who are addicted to Google Reader/Rss subscription and live on academic papers.

很多学术男女们习惯于每周/月/季阅读最新的期刊以保持和潮流的同步。当然,有纸质版的期刊再好不过,我始终认为人在计算机面前的时候多少有些浮躁。不过,若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看遍各大期刊,也是一件颇为累人的事情。虽说好期刊的文章质量大都有保障,但是也多少过于保守,有的时候一般的期刊上面却有能激发你的灵感的文章。尤其是作为学经济的,自然要讲究一个“交易成本”最小化,尤其是选择成本。

好在有互联网,有搜索引擎,根据某些关键词找文章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可是若是只想泛泛的看一些相关的东西,那么只是依赖搜索怕是不够。

好在有个东西叫做RSS,还有方便的浏览器(或者我更愿意称之为管理器)Google Reader,所以我们的最佳选择就是订阅一些相关机构网站的由一些相对“权威”人士维护的subscriptions。我熟悉的自然是经济学的领域,不过各个领域应该都有类似的东西,不是经济的不妨自己找找去。

对于经济学,可能除了期刊之外working paper才是最最新的东西,按照欧美两年的发表周期发出来的文章真的可谓是“黄花菜都凉了”。对付working paper,那么自然想到的就是Repec, 或者Econpaper。这里我就直接给出一个他家的免费服务——NEP: New Economics Papers。这里罗列了许多分门别类的订阅,由各个领域不用的专家在维护。对于现在分工这么细的经济学来说,最省事儿的办法就是看看别人弄好的东西——尤其是只打算看新闻的时候。

这里仅列出几个我感兴趣的subscription,其他的还请亲自移步自行挑选。

补充:

总有人问我其他学科的东西去哪里找,这里要特别感谢Hercy学姐发短信给我的:

http://arxiv.org/

这是一个working paper大集合,有点像NBER那种感觉。里面有Physics, Mathematics, Computer Science, Quantitative Biology,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Statistics这个几个分类,也有相应的RSS可以订阅。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空虚[2nd week, Jan]

考完最后一门,突然间觉得生活失去了目标,或许是接连忙碌着,都没有喘息之机,反而习惯了。突然间没有事情做了,生活归于平淡,还有些来不及适应。

泛函华丽丽的挂掉了,人家说“没有挂科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于是我就在临近毕业之前华丽丽的挂掉了一科,不知道明年还用不用参加大补考……唉。果然不是我的,永远不是我的,泛函这种东西不是我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以搞定的。

或许可以先打两天游戏放松一下,顺便把那本厚厚的《凯恩斯传》读完了……实在是太厚了,整整100万字,天知道那个作者怎么写的,天知道那个翻译的人怎么缩译的(据说原著是三卷-_-)……我读着都觉得累。然后再忙些什么我暂时也没想好,虽然很多事儿都拖着没有做,但是实在是太懒了,不想动手做,就干脆一直拖下去了。

还有,明后天是考研的大日子,希望小贺顺顺利利的如愿以偿的进入自己理想的学校读研,毕竟上财还是比较国际化的,不失为一个学习金融的好地方。可惜我对金融这东西实在是不开窍……话说,那天忽悠她和小杨让她们毕业论文导师请吃饭,嘿嘿。我的招还是蛮高的嘛~

今儿刚刚诉说了一下“空虚”下午就被抓到资料室充当苦力去了,那么多老师的科研成果一个个录入到XX系统中,当时就想干脆写个JS脚本给他一条条从Excel读进去算了……后来还是没敢在老师面前这么放肆,只好不停的CTRL+C/V粘进去了。多亏了傲游的智能填表,省却了我好多时间(不过我好久都没用傲游了……)。看了看那些老师们的论文,挺有意思的,啥题目都有,啥杂志都有,当然,这个水平的参差不齐可见一斑。还有那个XX基金立项,更是有意思的紧。最让人诧异的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地位,发一篇等于其他核心期刊发5篇,哇!连英文杂志都难以望其项背。说起来想起Yihui兄前几日邮件中的一句话,擅自摘引过来,默认这厮不会有什么反应的:

某一年《统计研究》的一个大编辑去人大统计学院讲座,挥舞着膀子讲到“我们要超过《经济研究》”我就心想,丫丫个呸的,你一统计研究,盯着人家经济研究干嘛,天大地大,统计那么多路,为啥跟人家经济研究过不去。

话说,下午一老师还过来跟我打岔,说让我帮忙阅卷去……一个年级300多份卷子啊,额滴神哪!要是真的阅起来,怎么也得一整天的功夫哩。呃……可怜某些学弟学妹们的命运就要毁在我的手中了……真是,这学期又是上课,又是讲座,又是卷子的,加之碰到N多人上来就问“你是(谁的/哪个方向的)博士?”之类的话,顿时觉得自己好老啊。为了让自己稍稍年轻点,还是沉寂一点的比较好。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Categories
日常应用

LyZ的官方说明档翻译版

在上一篇博文 [cref %e6%96%b0%e5%b9%b4%e7%9a%84%e6%83%8a%e5%96%9c%e2%80%94%e2%80%94lyz%ef%bc%81]里面介绍了LyZ之后,索性一同连官方的说明档也翻译一下,供大家节省时间之用。

LyZ: 一个整合LyX的Zotero插件

LyZ是一个Zotero的插件,用来更好的整合LyX和Zotero。

特性

  • 在LyX里面插入Zotero的文献引用
  • 当有新的引用增加的时候BibTex会自动更新
  • 当文献信息更改的时候BibTex会自动更新
  • 定义的BibTex关键字格式
  • 独特的BibTex关键字检查
  • 在LyX、BibTex数据库和LyZ之间同步
  • 编辑主文档和子文档(使用同一个BibTex数据库)和多个文件(每个文件使用不同的BibTex数据库)
  • LyX和BibTex数据库之间的永久合作
  • 支持小组协作

安装和配置

请在Firefox Addons汇报您的体验

1. 从Firefox Addons安装LyZ并重启Firefox。
2. 打开LyX并设定LyX服务器路径(在LyX里面,工具>配置>路径,将LyX管道目录设置为:Windows下可以使用默认路径“\.pipelyxpipe”,Linux and Mac 用户可以使用“~/.lyxpipe”,并在LyZ里面改为一样的配置)。
3. 重启LyX并打开一个文档。

添加并且插入引用

1. 打开Zotero,选中一篇或多篇文献,并点击LyZ菜单中的引用,或者也可以直接按右键在弹出菜单上选择“在LyX中引用”。
2. 当你试图在一个新文档(第一次告诉LyZ的文档)中插入文献的时候,你必须选择一个BibTex数据库。你可以创造一个新的数据库或者选择以前创建的数据库。然后键入数据库的名字(.bib的后缀会自动生成)并且按“确定”。然后这个引用就被加入你刚刚建立的BibTex数据库了,并且已经插入到LyX文档中了。这个时候打开LyX看看,该引用是不是已经出现了?
3. 插入数据库到LyX文档(译者注:可以参见我的这篇文章:[cref %e5%8f%82%e8%80%83%e6%96%87%e7%8c%ae%e8%87%aa%e5%8a%a8%e6%90%9c%e9%9b%86%e5%85%a8%e6%94%bb%e7%95%a5%ef%bc%88%e5%9b%be%e6%96%87%e7%89%88%ef%bc%89%ef%bc%9alatexlyxzotero])
4. 加入更多的引用或者新的引用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LyX界面或者依旧通过Zotero(重复第一步)
5. 如果你在Zotero里面更改了文献的信息,可以在LyZ那里单击“更新BibTex”,从而刷新你的BibTex数据库。

自定义BibTex 关键字格式

1. 自定义的BibTex关键字:在LyZ>配置弹出的对话框里
2. 默认的格式是“作者 年代 标题(author year title)”。如果你使用natbib这个包那么最好设置为“zotero”,它将生成“非人类可阅读”的非主流型BibTex关键字。
3. 关键字格式可以使用下面这些 “author”, “year”, “title”, “zotero” 以及分隔符例如“_” 。下面这些也可以使用,不过请小心:a-z, 0-9!$&*+-.:;<>?[]^`|
例子:“author year title” 将生成形如“作者 年代 标题”,即“ tichy1988thefoundations”。如果你更喜欢Zotero导出BibTex的默认格式,(tichy_thefoundations_1988),请在这里设置为“author _ title _ year”。这些关键字和分隔符之间请用空格隔开。

更新BibTex

菜单中有“更新BibTex”这个命令,可以用来更新使用中的LyX文档的BibTex数据库。Zotero中的任何变化将被反映在更新中,包括BibTex关键字——如果你更改了关键字的格式。
当一个单独的BibTex数据库被多个作者共享的时候——例如使用版本控制系统(SVN、CVS等),LyZ的数据库将依据本地的BibTex数据库更新。

LyX/BibTex/LyZ之间的同步

当Zotero中的文献信息被更改的时候,BibTex数据库和LyX文档都可以被更新。这项功能在较好的BibTex关键字被使用的时候(如‘author year title’)可以发挥作用。例如当标题或者第一作者的姓被更改的时候,BibTex关键字也将随之更改。当“更新BibTex”的时候,你必须选择是否更新LyX文档中的引用信息(因为影响到了BibTex关键词)。在更新之前,使用中的LyX文档会自动生成一个备份(*.lyz),LyZ将会保存、关闭并重新打开你的文档。

注意事项

1. 致谢:LyZ的灵感有由Lytero激发,我开始只是加以改良,后来干脆从头开始,所以有了这个新的名字。
2. 请一直在Zotero中更新你的文献信息。如果你手动更改了BibTex数据库或者使用其他软件该管理,当使用“更新BibTex”的时候LyZ将覆盖你的所有更改。
3. 请让你的Zotero中的各个文献保持唯一性。LyZ并不会识别重复的项目,他们将会被认为是不同的项目并且各自生成一个BibTex关键词。
4. 当使用主/子文档的时候,你需要对每个子文档设置BibTex数据库。可能这个和主文档的数据库是一样的,但是很不幸LyZ并没有识别各个文档之间联系的魔力。
5. 你可以从LyZ的菜单中删除以前的项目。当BibTex数据库记录被删除了,所有的相关的LyX文档的记录也被一并删除。当LyX文档被删除了,相关的BibTex数据库将保留并可以被其他文档使用。
6. 如果BibTex数据库需要包括一些外文,请把LyX文档编码设置为“Unicode (utf8)”。
7. LyZ把所有的文档和BibTex数据库信息储存在Zotero安装目录下的lyz.sqlite 文件。如果你使用一些同步软件备份Zotero,你需要一同备份这个文件。

原文见:http://www.klubko.net/?page_id=945&amp;cpage=1&lang=cs-cz

Categories
网络新发现

新年的惊喜——LyZ!

看到这个标题不要以为我打错了哈!确实是LyZ而不是LyX。更确切的说,是整合LyX和Zotero的超级插件。刚打开邮箱就看到“东东爸”的留言提醒,顺着链接过去就看到了作者的博客。然后顺着链接找到了Firefox的addons页面,一看日期居然是昨天(2010.1.1)上传的,真是够新鲜出炉。很好奇的下载和安装了,嘿嘿。

(注:关于不知道LyX和Zotero是什么的,请先阅读此文:[cref %e5%8f%82%e8%80%83%e6%96%87%e7%8c%ae%e8%87%aa%e5%8a%a8%e6%90%9c%e9%9b%86%e5%85%a8%e6%94%bb%e7%95%a5%ef%bc%88%e5%9b%be%e6%96%87%e7%89%88%ef%bc%89%ef%bc%9alatexlyxzotero])

前段时间看到LyX升级到1.6.5,最令人兴奋的就是增加服务器通信。当时还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呢,翻了翻大家都在议论一些别的文献管理软件却鲜有人用Zotero。像我这么忠实的Zotero拥护者怎么可能轻易的为了一点小便利换到别的软件去呢?今天看到LyZ作者的官方介绍,发现这东西不是一般的爽啊:

  • 在LyX里面插入Zotero的文献引用 (Inserting citations to LyX from Zotero)
  • 当有新的引用增加的时候bibtex会自动更新 (BibTeX database automatically updated when citation is inserted)
  • 当文献信息更改的时候bibtex会自动更新 (BibTeX database can be updated when the references in Zotero are modified)
  • 自定义的bibtex关键字格式 (Custom BibTeX key format)
  • 独特的bibtex关键字检查 (Unique BibTeX key check)
  • 在LyX、bibtex数据库和LyZ之间同步 (Synchronization of BibTex keys between LyX document, BibTeX database and LyZ)

安装完毕LyZ后,在LyX里面简单的设置一下管道路径:

Open LyX and set LyXServer path (in LyX go to menu, Tools > Preferences... > Inputs > Paths and set LyXServer path to): Windows users can use the default path setting in LyZ, i.e. “\.pipelyxpipe”. Linux and Mac users can use e.g. “~/.lyxpipe” and change the LyZ settings accordingly

然后重启LyX之后,就可以神奇的在Zotero里面点击LyZ的按钮,轻易的加入文献了。好爽啊!How easy? See the screenshots!

Snap333

Snap334

哈哈,看来我的工作平台可以全面的转到LyX+Zotero+LyZ了~再加上Illustrator(这个别骂我)的画EPS矢量图,Perfect!

另外一个好消息,Zoho的LyTeX绿色套装也更新了,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用的东西,一般大家问我怎么学latex的时候我都会直接给他们装上这个包,既有了LyX又有传统的文本编辑软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次更新的是“2009年12月31日,LyTeX 发布 1.6kappa 正式版”。依照惯例我还是贴出Ctex论坛的链接,不过性急的各位也可以直接在Google Code这里下载

Categories
网络新发现

新年新气象,先玩GIT

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我是无聊了……虽然还要面对几天后的functional analysis考试...但是在我连续几天在梦中念叨functional analysis以至于不断惊醒之后,我觉得还是不要再去看这本书的比较好。这就是所谓的“梦魇”么?我实在是不想让自己崩溃如斯了,与其这么折磨自己,还不如放松一下。

今天比较的夸张,大概24个小时中只有7-8个小时是清醒的——注意不是7-8个小时是用来睡觉的,而是反过来……这个固然有最近一直忙碌着体力精力双透支的一些影响,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想放松的心理而已。最近生活“被单纯”了,邮箱里面的邮件锐减,手机里面的短信和电话数量由随机变量退化为一个常数——0。真是一种难得的清净,也是一个让我放松一下专心应付考试的好机会。那天埋在资料室里面实在是头痛的厉害,百无聊赖之下问一个学长为什么他能够这么一年如一日的看书看文献…………他只是简单的说“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我比较较真的认为,那么两天不读书是无所谓的吧?我实在是受不了天天读书的日子,每天呆在资料室里面看文献跟网络绝缘会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少了太多太多的色彩。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我还是一个比较乐于放纵自己的人……看来“青灯一盏十年窗”的日子绝对不适合我。

其实说实话,这一个多月以来我几乎一篇文献都没有看过……除了Mr Liu“温馨提醒”的那篇。还有很多证据证明我的心理状态很颓废。2009年总结开来就是“忙碌”和“煎熬”,所以我想新的一年多多少少该换一种生活方式了吧?想四处走走,可是不知道哪里有资金支援……想换个城市,换种生活方式,这一年的沉淀已经有点过度了……是不是有一点期待“蜕变”的感觉?只可惜,不想再看到自己疲惫的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发呆的日子。

我承认这篇日志已经严重的跑题了……回头说说GIT。这个东西是yihui兄发给我(刚发现这厮已经自行在博客登出来了,倒是省了我好多解释的麻烦)我才知道的,可见之前多么的孤陋寡闻……大概是类似于SVN的一种东西,后者我还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实际是还是相当于什么都不知道……感觉有点像google doc的多人协作。不知道我这样的理解对不对。

Google了一下,找到了一篇Git的中文教程。看了半天发觉自己对满目的code已经产生了自动过滤功能,过滤完了发现也没剩下什么东西了。这个,能不能做的界面友好一点啊?让最终用户easy to use而不是瞪着满屏的代码发呆可不可以?

GitHub注册了,这个网站先赞一下,做的很漂亮。但是很快的就发现我还是被表面的简洁欺骗了,一行行linux命令出来之后我就知道目前手里这个本本是与他无缘了。当让我承认作为一个“开源”软件用户,我不应该用Windows的。我应该在Linux下用wine跑word,然后彻底抛弃excel和powerpoint,因为前者有一堆数据库软件和一堆统计软件可以替代,后者有“看起来更唬人”的beamer。况且我现在用lyx写东西的时间远远胜于word。但是没办法,使用Windows是中国国情。我不想大家看到我的电脑启动屏幕后那种“火星来的?”表情,还是乖乖的做一个安分的正常人比较好,因为我确实没有geek精神。在GitHub晃悠了一圈之后还是灰溜溜的关掉了广口,因为好像真的没有我能读懂的东西,这个貌似差了不是一个两个台阶的问题。

开源这个问题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你总不能让我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去写一篇“开源应该如何如何”的文章吧?随便搜搜“开源”一词儿,网路上的吐沫星子都能淹死人。这个问题一段时间以内是落不到我的考虑范畴之内的。

新年新气象,也不能总是这么悲观是不是?希望这一年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更加的贴近自然一些、更加的悠闲和从容一些。很多自己难以做主的事儿我就不这么为难自己了,还是轻松一点的,淡定吧。

对了,今天无聊的时候看电视,发现一个《真命天妃》的东西很好看,可是不知道到底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搜了搜资料也少的可怜。不知道为什么开始喜欢看肥皂剧了,莫不是生活真的越来越腐化了?

附:

刚发现一个好东西,与同在econ圈子里深陷泥潭的共享之:http://nep.repec.org/,这也是2010年我的Google Reader里面最新多出来的东西。话说,维护这么一个Feed还是不错的锻炼方式。另,让我找到这个东西的文章也很赞,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是学econ的人写的文章顿时好感大增,可能同是经济学的分析方式来的更熟络些。打造博客是一种扩大影响力的方式,那么新的学术媒体呢?是时候抛弃那些“钱买文章”的体制的时候了——思想需要更加自由些。COS在做一个很好的尝试,我更希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完成一本书。以前一直奉行“著书立传是年老之后的事儿”,现在却觉得知识的共享意义更大一些。作为一种探索和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