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真的是只大狐狸吗?对江西财经陈军昌博士的探究

或许我总是慢半拍,但是看到这个人和他的传奇故事,确实不得不让人稍稍惊诧。从百度搜搜“陈军昌”就可知此人的事迹,当然我是在经济教育科研网上看到的。先转贴一些很有震撼力的句子。

黄有光:“这篇博士论文拿到任何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哈佛、普林斯顿,都是最优秀的论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是杨小凯的。”

怪不得军昌君读到后来,连一些老师和研究生们都难以理解了,关门读书研究的他甚至成为了学校的一个传说――有传说说他的导师建议学校将他的宿舍由4楼调换到1楼,以防止自杀;还有硕士生们专门去拜访他,看看脱产攻读博士居然达8年之久的是什么样的人……

正如黄有光教授对他期望的“如果有一个较好的研究环境,继续钻研的结果,陈军昌很可能会成为一只大狐狸(对于“狐狸”的解释看这里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10&ID=73519)。

首先我不得不说,这件事开始很容易被认为是炒作。但很快的,我发现这不是那种夸大了的新闻而已,因为我确切的在中国知网(CNKI)找到了他的博士论文(直接在博士论文数据库里搜作者即可),而在600多页的论文打开之后,首页赫然写着:答辩委员会主席:黄有光

看来这不是一个玩笑。

看了看他的摘要,写的很意气风发:

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对于研究纯粹理论的学者来说,都要求他们具备极高的科学素养(那些不将经济学视为科学的学者除外)。所以,那些仍旧认为地震可以短期精确预测的学者,显然对于快速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非线性科学不太了解,也就不明白“如何处理整个人类社会有机性或非线性”问题。 一百多年前的学者也看到了社会系统的有机性或非线性问题(例如:马克思、马歇尔等等),但是当时的科学技术处理不了这个问题。 20世纪的科学技术和数学工具的发展使得处理非线性问题出现了曙光。至少在两个方面能够撬开非线性世界的一点端倪。一个方面是非线性规划的发展使得最优规划理论进入经济学(直接导致杨小凯使用超边际分析解决分工问题: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另一方面是非线性动态科学本身的高速发展(导致混沌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等的进展)。 非线性这个问题也许难以短期彻底解决,但是一定会不断进展。 本文预言:在不久的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会借助非线性问题的进展彻底占据经济学的主流地位。这项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用于经验数据的回归预测,而将成为主流形式化逻辑。 本文作者甚至计划在将来使用纯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化逻辑写作一篇经济学论文。

看到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该做何反应了。

久闻其8年惨淡博士经历,看到论文上面写的:本文初稿写于2004年一月到2008年12月,却也真的是五年磨一剑。摘要很长,大概有近十页的样子。我看了一半多,已经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或许是本身就没读过多少杨小凯的新兴古典框架分析的缘故吧(话说家里的书橱上还真摆着此书)。读到绪论,按其所言,他想做的就是建立一个general的框架,来分析各种经济学问题(至少我是如斯理解的)。经济学分工之细众所周知,而此人却反其道而行之,欲建立一个通用框架,可见野心不小。当然,他也承认,此书只是一个基础(基础就写了600余页……),他最终目标就是“从分工专业化来解释产业演化”。

看到文献评述,就知道此人绝不是“哗众取宠”之辈。从斯密开始罗列固然不足为奇,但是注意到孟德斯鸠《蜂蜜的寓言》一书就足以说明此人必有至少三四年的经济学(或者社会学)功底(这个是我个人推断的,因为我是在大三的时候才知道这本书的,而后在大三暑假才买回来读的,现在恰巧就在手边。而周围那么多学经济的同学,知道此书者恐怕寥寥,读过者应该屈指可数了。故而此人能提到此书,必然有真很强的读书功底,要不就是专门的外国经济史训练,我真不觉得一个只是钻研边边角角的门外汉可以列出此书)。后面还提到了日本学者青木昌彦,估计若不是学产业经济学的,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个人(或者说,我知道他就是做一项产经的课题之时无意碰到的文献)。

看完分工的文献评述,已然近50页。我已经读的有点崩溃了。他提到的文章大概只有一般我听说过,读过的更是可怜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或者更少。因此,看他的综述颇为有些吃力,也很难融会贯通的再去评判他的思想。今日至此便罢。

说一点通俗的感受吧。跟读了一年的《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等,结果就是到后面越来越不愿看中文的经济学文章。这些期刊上的文章大都出自所谓的名家及其嫡系之手,却不见得水平多么的超凡脱俗,更多的是凭借常年的积累罢了。而陈军昌的这篇博士论文读起来却让人有一种读下去的欲望。这并不是因为他的文字有什么煽情的力量(只是很平凡的学术论述的语调而已),但是后面的逻辑思维让人有些沉迷,想看看他到底再说什么。可是读下去,又觉得自身文献积累浅薄,不足以理解他的思想,便只能暂且作罢。只是觉得,至少此文确实是五六年的积蓄之作,绝非普通的文章可以随意拼凑而至。当然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却不是一言一语、一时一刻足以鉴定的了,或许还需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冲刷。

顺便说一句。看国内期刊,计量文章占最大头,而后是一些应用理论的,比如IO等。几乎没看过原创理论(original contribution)的,至少是在基础理论的层次的文章都很罕见。不知此人之作,可否重新振兴(或另建)杨小凯一派新兴古典的分析框架,至少足以立足、独树一帜?也许若干年后,能得到星许答案。

附一些链接,有兴趣者看看无妨: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错过了一些热闹[1st week, June]

进入六月,实在是热闹的非凡。可是很遗憾,我束于不能写博客的压迫之中,只能独自傻傻的在电脑面前发笑,却无法加入评论的大军。好在,一切的热闹大都化作灰烬了,除了让我实在是不满的Flickr全部失效,幸好我前段时间一部分的照片转到了Picasa之上,多多少少缓解了一下子。不过遗憾得很,以前的PP都没有了,尤其是那些只在Flickr上的。只能祈祷过了这段多事之春,能恢复吧。

然后就是简单的规划一下自己下个周的生活。

  • 纠结是不是要去考“金融经济学”,据说会很难,毕竟是研一的课。可是如果不考,又拿不到Recommendation Letter。虽然我也不知道他的RL值钱与否……而且时间真的是太紧了!
  • 复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三大数学课,我直接把自己变成一个数学院的好了。一个学期考这三门,直接就是疯掉的——何况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准备,其中还有一门我压根儿没学过的!
  • 复习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学说史这四门需要面对的专业课考试。虽说前两门貌似会很简单,但是后两门绝对是折磨的要死人的!
  • 研究产业经济学以应付考试,还有劳动经济学、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当然后面的相对容易应付一下。唉,真是忙忙碌碌的六月,直至让人彻底崩溃吧。

絮叨了这么多,其实还是有好玩的事儿的。上周四被迫在百忙之中去做了一个Lecture,关于产业经济学的。也就是那篇基础设施和FDI关系的文章。写完了之后只是交上了,也一直没有时间好好整理一下发上来。终于有空可以静下心来整理出来,然后发到这里。

单独列出来了,敬请移步:http://www.loyhome.cn/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