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我需要学习一下时间管理[3rd week, April]

最近最为紧迫的感觉就是时间不够用。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还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精力来处理各种莫名其妙的突发事件,因此也颇有些狼狈不堪。

很多课想去听,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我对某些老师的课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跑掉了。然后到另外的教室,去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去听更好的老师讲解同样的课程。对我来说,一个高效的课堂,或许就是可以激发我的反应能力的课堂。譬如博弈论,周三的时候仔仔细细听了三节课博弈论才恍然大悟博弈论到底在说些什么。唉,对自己以前浪费的时间赶到莫大的惋惜。差点就要放弃这门课了,幸好!

2008年,经常说自己学会的就是“选择”。还好,现在感觉自己的很多选择都是正确的。没选错专业,没选错导师,一切都是和平着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着,或许中途坎坷,但是现在看来还是颇为让人满意的。可是,越走越累,或许是边际成本在不断升高,或许是体会到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觉得压力很大。有同学说我是太贪心了所以把自己弄得这么累。可是,对于知识,我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渴求。那天孙曰瑶老师上课批判我们说“你们现在有干什么烦什么症”,我当时心里很不服的嘀咕着“我怎么感觉我是干什么爱什么”。诚然,一旦决定去做一件事情,就会100%的爱上这件事情,爱上做的过程,享受这个过程。

惯例似的先汇报一下这周看得东西。受迫于时间的约束,我只是简简单单的看了一些法经济学的东西。

  • 徐老师推荐的两篇文章:国外水权交易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民法中的水权制度
  • 陈强老师推荐的:Romer-1990-Endogenous Technology Change、Lucas-1988-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一堆关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文章,翻了N本《南开管理评论》,涉及所有权、内部结构、激励、监管等等
  • 继续研究《计量经济学导论》,终于在韩青学长的耐心讲解下弄明白了单位根检验
  • Economic perspective上的一些文章,发现有两篇很有意思^_^ 可惜只看懂了摘要和结论-_-!

感觉自己真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老师推荐的指定的东西都会去乖乖的看,虽然有的时候也很打击自己的发现看不懂……积累毕竟不够。

罗嗦了这么多,感慨自己大好的青春就浪费在GRE作文上了。唉。

接下来,就是题目。“时间管理”。记得大一的时候看过一本叫做《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可惜实在是没学到什么,虽然很多人对它好评如潮。我还是倾向于自己的时间管理模式,不要太紧,毕竟有很多繁杂的小事会偶尔骚扰骚扰你。譬如,今天好不容易写好假条,下午正准备舒舒服服的去教室里看GRE。然后一个电话,不知道是哪位老师,不由分说让我去办公楼找他。好吧,去就去吧。果然不出所料,还是那堆儿破事儿。没办法,耐着性子,帮他分析了好半天,然后摆出一份爱莫能助的姿态,说“老师就先这样吧,我的建议就是这些,有问题再找我”的一通客套话,然后故作看表状,逃之夭夭。说实话,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我实在是不愿意去耽误时间,可是没办法,都是老师,我不能不给人家面子,所以还是处于礼貌的浪费掉了自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关键是,我还不认识这个老师,唉。

真是的,有必要这么能者多劳么?又帮人家面试,又去免费帮人家做分析,我是不是太有点乐于助人了?那么多自己的事情还要去处理。唉,生活让人总是这般的无奈,面对很多无奈的事情。只是但愿,今日的付出和不厌其烦,可以日后多多少少的有些回报吧。至少,现在看来,建立一个人际网还有颇为有益的。

好吧,现在的时间要用来做的,是,吃饭!民以食为天!好饿……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对于信息经济学教材/参考书目选择的一点建议

这学期在Dr Yue的提醒下,很不自量力的跟着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一帮研究生GGJJ听信息经济学这门课。不过对于不自量力的去旁听的另外一门课,陈强老师主讲的宏观经济学,则是非常有动力,绝对不会逃……这个是后话,暂且按住不表,日后一定详细阐述。

我们用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的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Incentives and Contracts. 此外还有张维迎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拉斯缪森的《博弈与信息》等等书目作为参考。

当然对于信息经济学教材/参考书目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于课程目的的制定。大概因为是授课对象都是研究生的缘故,选择的教材比较难。里面数理模型一堆,不禁让初学者望而生畏。而在我看来,建立一种思想应该是所有课程最最首要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今年寒假期间仔细的看了一遍拉丰和David Martimont的《激励理论第一卷——委托代理模型》,所以听起课来只需要大概反映一下数学模型之间的不同,还好可以多多少少理解。但是对于一个没看过拉丰或者其他作者关于委托代理模型的东西的人来说,个人感觉一上来就接触一堆复杂的数学模型真的是很不利于理解这个问题。当然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这里的连续模型和一些假设可能更有利于分析问题和建立模型,可能更贴近研究生需要研究问题写论文的要求。

如果有人问“信息经济学教材那本好?”,从我个人的感觉来说信息经济学教材/参考书目的选择(限于自身水平和接受能力,仅供参考),还是推荐拉丰的那本书作为一个入门教材,其实看过国内的很多文章不少还是核心期刊的都是直接抄的拉丰的模型去分析问题,而且也就足够了。简单问题的复杂化多多少少显得没有必要,对于学习来说可能一步步来会更好一点,先去理解这个问题和模型,然后再在数学模型加以扩展和形式的创新就足够了。

当然,严格要求也有严格要求的好处,学习的过程多一点挫折和痛苦,学出来会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成就感。所以对于很聪明基础很好的学生来说,直接接受最前沿的理论和教育未尝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人而异还是。

Categories
读书有感

高度决定价值——《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有感

前几天从图书馆借来崭新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这本书,不知道是不是有幸成为我所借出的这一本的第一位读者。开始的时候只是因为自己缺乏一些经济史的基础知识,所以希望找一些书来弥补,加之汪丁丁又是我比较敬仰的一位经济学家,所以当时看到是他写的就毫不犹豫的从架子上拿出来了。

接触之后迫不及待的翻开序言,薄薄的几页序言就让我知道我的观点大错特错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经济史,也不是经济学说史,也不是经济思想史,而诚如作者所说的,是“经济学思想史”。这些文字游戏之间的区别我就不在这里细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翻翻这本书,估计各个图书馆里面应该都有吧。

短短的一个小时读了两讲的内容,速度算是比较快。只可惜的是此书虽然是一本录音整理稿,但是毕竟和亲临现场听课还是会差了很远。很多精彩的知识无法现场聆听,因而颇为遗憾。没办法,谁让人家是CCER?

话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下我们学校~当然没有什么贬义,因为学校里面的老师给了我太多的知识、思想等等诸多方面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丰富和精彩。但是从某种方面来说,现在的课程是有欠缺的。譬如,没有“制度经济学”这门课,而在我看来这门课是非常之重要的,毕竟是芝加哥学派主导经济学界好久的武器。制度经济学很多思维方法和对现实的关注角度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不论你是不是有志于从事这个方向。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楷模。

然后就是对于“经济史”类课程。其实说实话,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开经济史我很轻视它,虽然最后考试以前突击了一下还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平心而论我对经济是的了解也就限于考试之前背的那些东西。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背到后来越来越对这门学科感兴趣,而不似先前那般感到乏味了。这学期学习发展经济学,在徐启福老师的影响下,更是对经济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寒假很重要的,除了完成“寒假作业”和写论文之外,恐怕就是恶补经济史和数理分析方面的知识了。当然,这也是我下学期最重要的几个任务之一。

读了半天《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感觉到现在我们看待问题的高度真的有限,很多东西汪丁丁一点出来,才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希望这样不算为时已晚,至少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可以好好地学习基础的经济学知识。我现在完全是为我过去的行为买单,太烂的经济学基础导致我现在不得不恶补很多知识,reading list因而也无休止的增长。然而也在想另一个问题:山大有老师可以在汪丁丁这个高度授课吗?不乏海龟、不乏著名学者,但是就算他们有这么雄厚的经济、社会学基础,但又能讲的出来吗?至少我听了这么多老师的课,不能说没有涉及到这些东西,但是能站在一个足够高的高度上概览这些东西的老师暂时还无缘相见。但愿下学期的课程可以多多收益一些,我可不想带着这么烂的一个经济学基础去深造。

话说回来,开学除了继续完成论文之外,更重要的一件事情恐怕就是制定一个学期的reading list了。目前划入眼帘的有那么几个方面的:经济史、数理分析方法、博弈论。另外还想读一些经典文献,而不是教科书上这些“迂腐”的定理们。此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知识,毕竟我会坚持自己的阅读原则:杂。总是感觉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思想更是殊途同归的。所以,不能只读经济学专业领域的著作啊,虽然它们是重中之重,但是还是需要一些新鲜的、与众不同的血液。譬如,量子物理或者时间简史?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从经济决策参与看中国法治进步

今天下午去听了一个学术讲座,是张昕竹博士(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主讲的。依照惯例,先贴一些他的简介(来自:http://iqte.cass.cn/iqteweb_old/xzjs/zxz.htm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法国图鲁兹大学(师从Jean-Jacques Laffont,让﹒雅克﹒拉丰,新规制经济学创始人之一,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Wells奖得主)。
中文简介:http://wiki.mbalib.com/wiki/%E6%8B%89%E4%B8%B0
学  位:博  士
职  称:研究员
职  务: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数量金融研究室主任、 院规制与竞争研 究中心主任
社会职务:《电信法》起草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务院行政审批
         改革专家咨询小组成员
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主要成果:
  《网络产业的规制与竞争》(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
   “景区管理体制与改革”(论文,合作),《比较经济和社会体制》2001年第8期
  “激励管制与电信改革”(论文)《通讯世界》2001年10月号
  “WTO与电信监管改革”(论文),《财经》2001年11月号
  “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论文),《社会经济体制比较》2002年2月号
  “风景名胜区的规制改革”(论文),《中国园林》2002年第2期
  “论基础设施产业重组”(论文),《中国铁路》2002年4月号
 

今天下午本来只是无聊想去听听讲座,没想到碰到了这么厉害的一个研究员。和昨儿上午听的讲座完全不一样,这真是能让人感受到深刻和内涵的讲座。

讲座是有关反垄断法——企业并购申报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他讲的非常好,是关于他们制定反垄断法申报标准的研究过程的。具体的细节在此不多多赘述了,我自己还有很多要去思考的地方。比如要好好读读《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砺理论》和《激厉理论:委托一代理模型》,还好这两本书图书馆都有收藏。

我想说的是一个细节:这大概是少有的中国法律的制定需要经济学专家来参与决策和分析。可能也和反垄断法太密切的和经济相关的缘故,这大概是法经济学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取得的少有的认可和实用体现。我们在学习税法和经济法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中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种种缺陷,但大都归结为体制缘故——制定法律的程序等等,却不曾在制定这个过程中过多的听到经济学家的声音。但是现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法律牵扯到经济利益,故而越来越多的追求“帕累托最优”的经济学分析开始加入。

诚如张博士所说,现在广为在IO(产业组织)领域应用的就是Game Theory和micro-econometrics ,这是现在国外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这方面的学者也越来越多。法经济学现在感觉被炒得有些热,可能是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相应的法制健全有关吧。

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听到经济学家的声音,尤其是在媒体上,这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真正的经济分析尤其是微观分析作为一个制定法律的参照,这不得不说中国的法制建设在不断进步。虽然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国务院而不是人代会通过和发布,但是相信随着经济的稳定,以后的法律制度会越来越稳健。毕竟我们说,法律的朝令夕改对于经济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但是话说回来,像新劳动法那般的法律,都把中国的企业折腾的破产了,领先时代二十年又有什么用?那么以后在发布之前,可不可以有更多的经济分析而不是单纯的法律分析和政治分析呢?期待新的保险法颁布的时候,会看到中国法制建设越来越成熟的一面。

Categories
English 事儿关经济

Protected: 博弈论的精彩/The wonderful Game Theory

This content is password protected. To view it please enter your password be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