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我的生活状态

单一的色调

或许单调这个词儿就是“单一的色调”或者“单一的音调”的简称吧,不知道英文中的monotone到底是怎么个来源的。总之,单调说明了生活模式的不变,或者说没有什么波澜或者惊喜,只是按部就班的,每日如一。

连续三天,每天泡在学校敞亮的计算机室里面,不知疲倦的写和改paper。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觉得mac机真的是很惊艳啊,后来发现也就是这么回事儿,长得漂亮不是就可以靠长相一辈子卖饭吃的。哎!

文章写到最后,真的是越写越恶心,恶心到每天早晨都是被一场关于paper的噩梦惊醒,然后强迫自己继续打开电脑写paper。真的是很无聊哎!人生啊,难道不是应该更加丰富多彩一些的么?这样说来我也有点庆幸不是在读phd了,要不每天都是看论文写论文的,这日子真的,怎么过啊!不知道为什么,开始怀念上学期那种忙忙碌碌奔波于不同的课堂之间的感觉,看来上课还是相对而言轻松的很多啊。这学期,课少了,又经历了一些打击,弄得我现在真的是只想早点毕业早点完事,然后好好的狂欢一些时日。说实话,真的挺怀念大学的时候开始初识经济学那段日子,可以不知疲倦的从图书馆里面一本又一本的把书搬回来,然后一副向往的神情好好敬仰。现在则多多少少有点审美疲劳了?越来越找不到激情了,希望不是我老了。

记得考试的时候总觉得上课的日子是幸福的,然后后来申请出国的时候觉得能用考试解决的东西真的是最简单的(比如gre托福之流),后来出来了发现当年申请的日子还是蛮幸福的。总之,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似的,体味着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的滋味。了解的越多,就越不知所措了。有的时候真的是,井底之蛙也不是一件坏事——有些事如果从来不曾意识到,就不会去比较, 也就不会有各种比较带来的烦恼了。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站的高看得远也不尽然是一件好事情,毕竟人难免是贪心的,看到了就想要,哎。

最近看了很多很多书,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但是缺乏与人交流的畅快感,经常只能半夜在自己屋子里面瞎兴奋一气,感慨这个作者这么这么有才华,或者这个故事居然可以是这样的。当然我不是指纯文学层面的东西,只是发现现在自己越来越能忍受文字本身的无聊,静下心来看故事了。记得小时候,从来都只是看情节的,最爱的自然是武侠小说之流。然后就是诗词,另一个极端,简短抽象,不过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和喜欢沉浸在想象中的那种美好吧。终于发现人还是一种群居的动物,总得有人经常说说话才行,要不也不会很多人总是在忍不住的泡校内之流了——孤单啊孤单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我也可谓是孤单的, 要不怎么会有心情在这里码字?

不知到周五晚上大多数人都在干什么?大概是各种各样的狂欢吧。其实狂欢只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聊以自慰。

不过无论如何,都会有个结果的。六月,嗯,流光溢彩吧。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经济、IT观察与思考

结的和离的

这俩词儿放一块儿或许显得不太好,煞喜?最近身边结婚的一群,商量好了似的,让我看的是目瞪口呆不知道该不该攒钱若干年后婚宴上送点礼金。还有分手的,毕业日即分手日,每年都见到的常景,只能说这世界感情还是干不过现实。

今儿看到一童鞋贴在网上的寻女友要求,有趣得很,拿出来晒晒:

1 必须是北方人 不是欺负南方人 我们的生活习惯不一致 大家都受罪就不好了
2 烟台人(血缘太近对下一代不好)和济南人(我对济南真的没感)免谈
3 最好是个北京人 这样我儿子也能申请北京的经济适用房了 (有点猥琐)
4 身高(爹矬矬一个 妈矬矬一窝 哥懂得)165-(不能穿上跟鞋比我高 我不反对大女子 但是我很大男子)173
5 家里的世交都免谈 (我是和你来感 和你家无关)
6 必须是海归 最好有美国籍 这样我就是美国人他爹
7 我的事你可以管 我的家事你别管 某些人懂得 不要拿我爹妈来压我
8 本科必须是山大的 大家懂得

注,此人为威海男,家中财富未知,但至少有钱足够他奔赴Boston深造。这贴可谓现实的很。刚看新闻说陈水扁大佬在米国买了个豪宅才价值55万美金,这钱折合人民币能被山西煤老板们耻笑死:俺们在北京买楼那都是以单元计的,至少也得8位数吧?

当然,有现实的就有浪漫主义的,比如身边这位幸福的刚领证的孩子:

你没房,我也没车
也许这些年我们还是只能蜗居在7㎡的小房间
但是既然嫁给你
我已做好准备
我们白手起家,一起打拼
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
爱你,只是爱你

多好啊,看着一边是大海平静,一边是高楼耸立,谁都不碍着谁。这世界或许永远都是一个矛盾体,一边是理想浪漫一边是现实残酷。早晨还可以喝着牛奶美滋滋的看着新闻上播放“世界上最迷人的职业”,下午就得对着无良拆迁感叹世道凄凉。

话说,我家周围也有一地儿在拆迁,但没拆到我们院儿里来也没人挂横幅静坐闹事儿,所以也乐得无事清闲。只是最近闲的有点过了,对某些人堵路检查的做法心中颇有怨气。堂堂二环路怎么也不是你们村自己的,有什么权利堵着大家的路一辆辆车检查?尤其是每次都是在公交车上被堵,心里那个不舒服啊,我们遵纪守法天天纳税,这帮吃纳税人钱的却整天耀武扬威好像我们犯了什么法似的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才行。真是让人一肚子怨气却只能忍着。原来总信奉自由市场经济,觉得拆迁补偿问题根本就是一个市场价格问题,双方协商就好了。后来看多了才明白这里面猫腻有多少,也难怪一个同学还曾半开玩笑的跟我说“有个肥差你去不?旧城改造!老有钱了~只要你能镇得住那群人”。

再说说小产权房。最近国土资源部可谓下猛药,没收了一批小产权房。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小产权房的存在恰恰映射出了低收入阶层对“安得广厦千万间”此等痴人说梦的觉醒,只求一遮风避雨之所,因此甘冒随时被没收的风险。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的“夹心层”生存有多么困难。记得我一同学曾感慨,在他们家乡她家如何有个独栋的小房子,可容一家三代七八口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一旦进入城市,她家是不可能帮她承担什么首付的,实在是杯水车薪。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没有回到家乡的愿望,宁愿毕业后艰辛的在城市中奋斗,从蜗居一直到拥有自己的大房子。我想她的路至少还不太困难,优异的成绩加上名校研究生,至少可以保证她几年后毕业有个相当不错的去处。但是,和我们同龄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的“城市梦”就显得格外的遥不可及。上个月在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时候深深的感触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在我花掉大半天时间慢慢赏析的城市案例馆的时候,却深深的被中国的几个案例所触动——不是他们的发展奇迹,而是无一例外的土地利用和变相出让的方式。或是工业反哺农业、或是开发房地产引进外来资金,几乎没有“一夜之间农村变城市”的神话是跟土地无关的。或许这些例子中的村民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放弃了土地之后还有生活的维系方式。毕竟更现实的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周边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吞噬,造成的是失地农民凄凉生活。“城乡结合部”,这个词深深的刺痛了太多人的心。为什么拆迁这么难?很简单,如果你是公平的按照市场价格的拆迁(尤其包括未来的可能收益),那么双方的交易自然是自愿的。如果你非要强迫人家放弃土地,那么任何人力能及的抵抗都是可以预见的。总说财产私有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么多地方,私有权总是被赤裸裸的厚颜无耻的侵犯。城市,真的只是让一小部分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吗?

经济发展总是以“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为目标的,可惜跟很多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无论是资历很深的经济学家,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抑或非经济学圈内人,多少表现出来的都是觉得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生活的全面改善——也就是说,人们并没有活得更幸福。当然幸福的衡量是个问题,我们总在多少的鄙视希腊高福利带来的人们慵懒,在他们的财政危机中还幸灾乐祸,却不知中国国内即使没有财政危机人们的生活也只是被一次次的美好的希望所支撑着。希望有个大房子、希望孩子们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希望自己年老之后可以享受高水平的医疗,这样的简单梦想支持着无数的青年人奋斗。然后很多人半途上翻然醒悟,带着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或是人力资本、或是多年来的储蓄,断然决然的移民他乡。可以说,近些年来的“技术移民”的数据是很可观的,更直观的感受或许可见于近几年放弃高考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这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我想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保障等等问题。总在指责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失败,那不如去看看高等教育之后人们的生活多么绝望吧。北大清华的天之骄子,也不免为了一个北京户口、一套不过七八十平米的房子而黯然心碎。至少出国,还有继续梦想的可能。因此每每在背红宝书的时候,想想“一个单词多少美金”,很多人就这么咬咬牙挺过去了。我相信这其中有很多的人是理想主义、为学术梦想而奋斗,但相对的,或许正是没有足够好的环境让国内也足以承载他们的理想吧。

=尽信书不如无书,何况一人半夜痴语?读过就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