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读书有感

读大学读什么?

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花费了那么多时间读书,究竟读了一些什么?

知识这东西,但凡肯花时间,大部分都是能学会的。应付考试什么的就更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了。

可是成绩单上满满的,都是知识、知识。让人看起来都觉得疲倦。

除了知识,上学的时候还学会了什么?更多是培养性情?养成一颗好奇心,养成探索事物的兴趣,广泛的接纳各个领域的思维冲击。说起来工作了之后,太多东西都是可以现用现学的,没有什么那么困难的。

前段时间在看美国LAC(Liberal Arts College)的教育模式,培养精英的气质。因为有幸接触过一些top LAC出来的精英,确实气质上稍胜一筹。

A "liberal arts" institution can be defined as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curriculum aimed at imparting broad general knowledge and developing general intellectual capacities, in contrast to a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or technical curriculum."

越往后走,这种积淀的力量越能超越知识课程什么的,支撑着前行。而我的大学,确实缺少这样的时间。被无辜的填了太多鸭,被GPA逼得去竞争分数,缺少了太多太多思考的广度和深度。而那些知识,考过了试,又有多少受用至今?了了。

说回语言。学西班牙语的时候,很多人说,拉丁语系学两门以上,其他的就都很容易了。现在深以为然——计算机语言也是如此。R和Matlab用的熟了,加上C和PHP的一些基础,现在去看Python真的没什么难度。估计去学Java也不会花太多功夫。

我曾经试图说服无数周围的人,数学也是一门语言(统计学不是,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用多种语言表述),学了那么多公式什么的表达的其实是人们对于逻辑推理的极致追求。看似复杂高深的课程,其实大都还是可以,读书百变、其意自现的。

想到这里就说到这里。是的,我是在有些可惜那些匆匆错过的时光。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读书很杂,思维活跃,功利学习和沉淀

实在是找不出更好的题目了,只能简单的罗列一下这些关键词。

最近读了很多书,也听了很多讲座,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受到多多少少的影响、思考和启发。我属于读书很杂的人,各类的书多多少少都有所涉及,网络上各种信息大都略知一些,长期坚持阅读的杂志如《大众软件》和《天文爱好者》、《故事大王》等等都给了我有益的信息和启示。然后最近开始专心的阅读一些经济学专著,前面说过豆瓣上列出了长长的阅读书单。不断的受着各种思潮的影响,潜移默化。当然,还有得益于最近连续的讲座(我已经连续听了三场不同类型却都受益良多的讲座了),我的思维开始进入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几乎每个小时都有新的想法,尤其是走在路上得以稍作思考的时候。

舍友常常问我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学习,我可以简单的用GPA搪塞过去,以显得正常一点功利一点。但是从我自身来说,学习还是一种非功利性质的,当我在学习的时候我不会计较得到多少——虽然最初可能制定的计划是为了完成什么。这大概得益于我上半年期末的时候对于经济史的复习过程,原本我认为很枯燥的课程当面对考试压力不得不细细看的时候,却不禁沉浸其中,体会到了各种乐趣,这也是最后结果颇让人满意的缘故。

想想近两个月,从《卖橘者言》开始,一直到现在感兴趣的《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拉丰的著作。不断的阅读的经济学书籍和因为中级微观作业不得不仔细研读微观经济学书籍的过程,让我真的受益匪浅。虽然一直很自信自己的自学能力,但是面对经济学开始的时候觉得很困难,因为很多东西不知道怎么去接受,只能被动的记忆在脑子里,只是灌输。但是现在稍微好一些了,至少可以活跃的思考一些事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学习知识了。这也许是一种非功利的学习,纯粹的学习带来的美妙感觉吧。

最后想说说虽然思维很活跃,接受的信息也格外的多,但是我还是觉得需要时间来好好的沉淀一下,把这些思维从理解到融合,最后完全的变为自己的。这不仅仅是学习到了多少纯粹的知识和方法的问题,而是思想。Idea,这是一个人之所以有异于其他人的地方。现在读这么多书,只是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让他更为坚固和稳定一些。感觉经济学毕竟是社会科学,百家争鸣,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坚持,就必须一一的领悟,然后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我相信结果应该还是可以让人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