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Poverty Action???

曾几何时,我也被忽悠的一直对Poverty Action一类的组织很感兴趣。说白了,就是World Bank之类的组织和Harvard、MIT等一些高等学府里面的一群人打着扶贫的旗号跑到非洲去,然后开始各种各样的field experiments...当时有申请过J-PAL(幸亏没有得逞...),全称为The 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网址为http://www.povertyactionlab.org,做的东西就是:

it has grown into a global network of researchers who use randomized evaluations to answer critical policy questions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多么简洁达意啊——利用随机试验的评估方法、来回答战胜贫困行动中的、关键政策问题。

我为啥越来越不喜欢这些人呢?翻看最近几年的微观实证研究和development economics,一把一把的都是这样的paper,他们的方法也作为经典案例写入教科书。基本上他们Board名单上的这群人近些年的publication都是在这一系列框架下的。作为一个多少做过一点health economics的人,我是觉得这一系列的实验真的是在烧钱...打着对抗贫困解放全人类的大旗,然后见到的成果只是发了一篇又一篇的paper,真不知道有啥用。

个人总感觉跟Development economics沾边的经济学者,大都有那么一点“超凡脱俗”的特质,却总给人感觉有些怪怪的。说不上来的怪怪的。有些事情,当成了信仰,就不免感觉有时候甚是盲目了。我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市场经济”信仰者,也就是说我还是相信优秀的宏观或者微观政策是可以影响经济发展的轨迹的。但是,这个东西真的完全是试验可以回答的?且不说实验设计本身会有漏洞、execution 会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比而言industry这一点做的要好很多吧?),收集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就是从计量一直努力靠近的internal validity 和external validity上说,我始终不觉得短期的实验效果可以那么好的在长期展现...太难了。

当然你可以argue这个东西是“聊胜于无”,至少说明我们观察到了这个问题、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一切都只是各种各样的尝试(pay the tuition)罢了。可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我们不是一直在强调资源的优化配置么?

还是有一直在看J-PAL定期的update,越来越觉得这些人的目的只是争取更多的未来政策制定的话语权。有了这些话语权,就像划定了一道“门外汉”的界限,门外的人就毫无说话的底气了。想到这里,多少有点胆寒了。

其实我是有点借题发挥...唉。看过的案例越多,越不信服...

Categories
事儿关经济

从理解世界到政策分析——经济学角色在变化?

一直觉得,经济学最引人入胜的时期就是“初逢”。几条简单的曲线勾勒出世界的美好,然后简单的分析让人眼前一亮,世界豁然开朗。倡导这样观念的大概 不得不算上张五常老先生,看看他写的散文集或者《卖桔者言》,就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可以被经济学简单的分析的——某种程度上,经济学显得过于强大了。

今天去听了UPF的一个recruitment讲座,是MIT的Dina Pomeranz,讲的是No Taxation without Information。 大概就是说怎么设计一种实验来使得上下游厂商之间难以相互勾结、逃增值税。去听这个讲座一方面是那天和director谈话的时候他提及了这个讲座,另一 方面确实是对social network感兴趣,而这个上下游厂商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network。不过,这里想说的是,今天去听的时候那个震撼啊~毫无悬念的,我又成了 唯一一个厚着脸皮去蹭讲座的master,剩下还有两个Ph.D,然后一屋子满满当当的全是亲爱的professors们。看到Gali, Ciccone, 还有一堆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在整个讲座的过程中,氛围也是比较积极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当时我就在想一个问题,经济学发展到现在,还仅仅是给我们提供观察世界的一个角度而已么?可能受周围一个原来做public health (health economics)的同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现在越来越关注经济学之于政策分析。原来确实是对计量有种种偏见的,但是当看到计量在政策分析量化之时的巨 大作用,确实也不得不感慨一番了。在development 和labor这两门课之中,整天就在讨论各个项目的效果评估之类的,确实也蛮有趣的。某种程度上,现在的经济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分析世界运行方式的工具 了,它跟政策制定的联系或许会越来越紧密。

我是感觉这一年其实受的影响还是蛮大的,回头看原来的对于经济学的看法确实是有些天真了。原来很喜欢理论分析,喜欢建立模型时候的优雅,而现在更关 注经济学在应用之时到底能够发挥多大的威力。有点可爱的是,原来多多少少是有些抵触计量的,现在整天在做的却是跟计量离不开。虽然还在警惕着自己那个“黑屋黑猫”的故事,但是秉承着一种“想找什么的缺点首先要真正的理解它”的思想,还是在不断的深入接触着计量。渐渐开始理解做应用计量的有的时候并不是关注方法本身或者预测的准确度,而更多的是提供一点政策制定时候的方向指导和佐证。对计量这种观点的转变,或许是我以前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今天又连续听了8个小时课,而且是思维在跟着老师走而不是被动灌输似的听,所以实在是累得很,也终于支持不住又一次在高宏课上不幸睡着 了……Gino童鞋讲话永远是一个调实在是容易让人不幸睡着,更何况现在在折腾动态规划汉密尔顿函数之类的无聊东西。我不知道这样旁听+选的课每周那么多 课时的日子还能坚持多久,但是真的是觉得很喜欢这些课,所以暂时还是挺着吧……

哦,最后补充一点好玩的,是上博弈论的时候想到的。最近在讲“correlated equilibrium”这个东西,概念上还是蛮好玩的,大概意思就是引入一个具有第三方公信力的个体,然后传递信号来影响策略选择的过程——这样 player做决策的时候就不是相互独立的了,而是相关的了,因此算各种(混合策略)情况概率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相乘了。他用了一个chicken的例 子,就是典型的2×2博弈,也没啥特别好说的。我只是一刹那间突然想起来三国中的一个典故,那就是吕布的“辕门射戟”。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了,大 意是:

吕布说:“把画戟插到辕门外一百五十步地方,如果我一箭射中画戟的枝尖,你们两家就不要打了。如果我射不中,打不打我就不 管了。”纪灵希望射不中,刘备希望能射中。……只听"嗖"的一声,吕布大喊:"着!"那箭不偏不倚,正中画戟的枝尖。就这样,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 场厮杀。

这里我们可以把吕布理解为那个发送信号的人,他已然决定了刘备和纪灵两家需要选择的策略(当然这里因为吕布太强大了,刘备和纪灵除了遵守吕布设定的 规则之外别无选择),然后用一个信号直接决定了最终的outcome。当然,我们很难说这是个均衡,但是我想只要吕布在那里,这永远会是一个均衡吧……不 过这些都是后话了。